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质检系统继续深入推进“双打”工作。截至三季度末,共查处违法案件5.42万起,涉案货值31.39亿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731起;检查出口大宗商品430.44万批次,货值2783.26亿美元,其中查出不合格9047批次,货值26.18亿美元。
在今年以来开展的“质检利剑”行动中,质检总局持续保持执法打假高压态势。针对酒类、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等重点产品和重点领域,严厉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生产等违法案件,捣毁了一批制售假劣产品窝点,并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开展督查,进一步提高了执法打假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一是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在酒类执法打假中,吉林省查获的非法添加工业甲醛和工业盐酸生产伪劣啤酒的案件,货值高达1300多万元,是全国首次查获特大制售假劣啤酒违法犯罪案件;贵州省连续查获假冒茅台酒案件,累计货值超过700万元;江苏省连续查获制售假冒进口葡萄酒重大案件。全国共查处假冒伪劣汽车配件案件1362起,其中广东省连续查获一批假冒伪劣汽配产品案件,部分货值高达千万元以上。
二是各专项集中行动成效显著。在“清新居室百日行动”中,全国质监系统出动执法人员75231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2631家次,查办违法案件686起,捣毁窝点32个;查处无证生产企业168家,查获假冒伪劣装饰装修材料产品货值1583.9万元。在化妆品全国集中行动周期间,全国出动执法人员12105人次,检查企业988家,查处违法案件46起,查获质量违法货值1704.88万元。在农资执法打假中,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7.65万人次,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3628起,货值2.76亿。
三是以执法打假促进服务民生效果突出。在“清新居室百日行动”中,各地质监部门广泛开展“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的“三进”服务活动,“进社区”2926个,“进家庭”9502户,“进学校”1722所,发放宣传资料26.6万份,为广大群众开展室内环境免费检测2349家次。在农资打假“三下乡”行动中,各级质检部门共进入乡村1.34万个,深入农户3.75万家,为农民免费抽样检测样品1.36万个,减少农业生产损失1919万元。在“家电下乡”行动中,各地质监部门继续对借“家电下乡”之名制售假劣产品违法行为活动开展严厉打击,全国出动执法人员12986人次,检查家电下乡产品及同类产品生产企业14021家,查处质量违法案件108起,涉案货值625余万元,保护了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前三季度,质检总局加大力度,建立健全重点产品执法打假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两公开”制度。在今年4月份第一批茅台、五粮液等8家名酒企业发布了首批“两公开”信息的基础上,又积极推进12家名酒企业实施“两公开”。并进一步积极推进红酒企业实施“两公开”。同时在此基础上推进建立化肥行业的“两公开”制度,要求企业公开化肥销售渠道,要求执法部门和企业公开查处假劣化肥的信息。10月24日,首批化肥产品“两公开”承诺活动 在河南郑州举行,并通过中国磷肥协会网站公布6个主要品牌和二铵、尿素、复合肥等3个系列产品和14569家销售网点在内的有关信息。二是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实现全国联网。截至7月底,质检系统全国统一受理举报投诉热线12365在地方质检两局全部实现了互联互通,畅通了人民群众咨询、举报、投诉渠道。
下一步,全国质检系统将继续深入推进“双打”工作,以儿童用品、食品、农资、建材等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质检利剑”行动,持续保持执法打假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