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加强工业领域知识产权工作,是提高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要求,对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我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有关部署,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行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通过制定印发年度《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加强国家计划任务的部署和落实;建立部内司局知识产权联络员机制,确保任务分解实施到位;深化部门联合、部省联动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形成了抓落实、促转型的知识产权推动合力。知识产权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逐步形成,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知识产权风险预防机制逐步完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稳步提升。
一、创新驱动工业发展,工业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稳步提升,对技术创新的依存度逐步增加。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行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协同深入推进,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我国工业九大行业专利申请总量共计382万余件,与2010年统计数据相比增长了23.8%。九大行业的专利申请总量占全部专利申请总量的83%。各行业的专利申请总量均呈两位数速度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18%。申请总量最多的电子信息行业,申请总量达到136.4万件,同比增长20%,专利积累呈现出持续扩张态势。
二、加强产业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环境。
在我部与发展改革委联合管理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安排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技术改造项目,2011年共安排技术改造项目4015个,其中拥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2049个,占比51%。连续12年组织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评选活动,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纳入评选规则作为评选的重要条件,以此激励和推动企业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获选项目纳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加强行业知识产权工作提出具体措施和明确要求,并切实落实在年度资金支持范围内。《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 《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中均明确提出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有关要求,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知识产权政策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三、认真落实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工作,完成国务院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自2010年10月国务院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以来,我部认真落实有关部署和要求,成立了部双打工作办公室,全面部署、重点突破,取得了一定实效。一是做好新出厂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工作,规范软件市场竞争秩序,加强软件质量监督管理,监督、规范提升企业售后服务,扎实做好软件正版化工作,努力提高国产软件的应用水平。经统计2011年预装率达到98.12。二是研究促进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与信息化工作结合、扶持国产软件企业发展、促进软件兼容等问题。目前已在相关工业行业推广安全可控正版CAD软件,推动中小企业CAD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规网站。截止目前累计处理违法违规网站共计1000余家,规范了1200余家接入服务企业的接入服务行为。
四、加强科技重大专项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推动知识产权成果的转移和扩散。
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等重大专项中,均开展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以及专利分析、战略研究和专利评估。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为例,2012年制定专项知识产权管理实施细则,开展数控机床专项重点领域专利分析,开展48项课题的技术预验收工作,于预验收工作开展前期,进行知识产权真实性、时间有效性、是否重复上报等查证和分析工作,并对预验收课题知识产权查证情况开展了综合评价。
五、建设知识产权预警体系,提高产业知识产权风险应对能力。
实施“产业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与预警工程”,开展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领域专利预警分析。已经在云计算、LED、信息通信、3D电视、国内操作系统、有机发光二极管、光通信网络、智能手机、光伏发电、射频识别LED、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稀土、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部署开展专利分析和风险评估。遵循产业急需、内容聚焦的原则,定期在各省组织主题态势发布活动,将预警工程研究成果向行业、产业、企业推广应用。针对工业转型升级中涉及与知识产权制度相关的重要政策和共性问题,包括互联网著作权保护问题、反垄断问题、工业设计中知识产权问题、工业项目投资中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等,组织开展分析研究,为行业管理、产业政策和措施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政府推动,省部互动,行业机构支撑服务的行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正在形成。
六、实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提升工业企业获得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
制定印发《关于实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的通知》,自2012年起实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实施培育工程遵循培育工程与工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政府推动与企业主体相结合、全面培育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由各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地方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开展培育工程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工业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工业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内在动力。力争到2015年,培育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在试点企业中建立起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工业企业获得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提高。
七、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改善行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条件。
着手构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知识产权资源、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以促进知识产权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为重点,通过建设重点产业及关键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库,打造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最终形成能够满足企业、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化数据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主办《电子知识产权》月刊,为全行业知识产权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知识产权交流、学习和促进的平台,对全行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专业机构人才、经验资源的作用,在工业领域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咨询服务,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努力营造全行业知识产权支撑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