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资产化难题待解》,如果您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资产化难题待解感兴趣,请往下看。
知识产权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却无法作为资产充分反映出来,原因何在?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知识产权资产化难题如何破解?
企业账面价值的偏离
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当今世界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然而,知识产权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却无法作为资产充分反映出来,以至于公司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越来越不相符。美国安达信公司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1978年,公司账面价值平均相当于市场价值的95%,而1988年下降至28%,现在已低于10%。换言之,受调查公司市场价值高至90%来自于非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主要来自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新近有不少案例。例如,北电网络净负债约10亿美元,陷入财务周转危机而宣告破产,但是它破产后,其4000多项专利拍卖了约45亿美元。深圳唯冠濒临破产边缘,却利用手中的ipad中国商标,成功迫使苹果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的和解金。知识产权的价值,没有从企业资产账面中体现,却在市场经营中得到认可。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大学的一项联合调查,在我国25家国内代表性企业中,知识产权资产占无形资产的比例平均为16.98%,占企业总资产比例平均仅为0.65%。这也反映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在资产中的占比偏低,而且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出的知识产权资产价值与实际评估反映出的市场价值存在巨大差距,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知识产权是否可以作为资产加以管理?企业目前是如何管理知识产权资产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是什么?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如何充分发挥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以上与企业账面价值偏离的相关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知识产权纳入企业资产的困境
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知识产权被纳入无形资产管理的范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在会计准则中,只有对无形资产和商誉的会计处理,缺乏对知识产权资产的单项管理。
事实上,要通过会计报表反映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与收入的关系,特别是那些由企业内部开发出来的知识产权与公司收入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内部创造的知识产权总是被作为支出来对待,开发知识产权所进行的研发活动也是如此。与企业内部创造的知识产权不同,从外部购买的知识产权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来。创造知识产权的成本在报表中是一次性支出,而知识产权只有在发生商业交易时才会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
这就是说,企业资产负债表提供的知识产权信息是歪曲的:内部创造的知识产权“一文不值”,外部购买的知识产权“价值千金”。由于自创知识产权通常不会明确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开发知识产权所需的投入又随时发生,因此会计模式会低估盈利和股本的票面价值。这就会带来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资本成本增加,这就意味着知识产权密集型的企业,将更难逾越筹资的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关于所有企业资产和债务的信息不够充分,对公司进行管理时将更加困难。
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知识产权因此无法“自然”地进入公司资产,而长期漂流在账外,知识产权资产很难通过简单的财务手段进行管理与增值。处于这一状态下的知识产权面临两种出路,或者因无人问津而蒸发流失,或者过度炒作而失信于人。
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化不足的弊端
知识产权无法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表现出来,这使得管理层很难制定或者关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美国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许可创造的运营收入不足0.5%。然而企业可以通过销售或者以使用许可方式转让知识产权获得10%左右的利润,美国67%的公司都拥有尚未付诸应用的知识产权。这足以说明知识产权资产化不足的严重性。
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薄弱,不利于体现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价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一方面,企业创造和运营知识产权动力不足。由于企业的知识产权带来的利润未被认可,财务上没有反映,企业创新人员和知识产权工作者创造和转化实施知识产权的贡献无法充分体现,因此动力不足。不少企业反映“知识产权部门就是花钱而不是赚钱的部门”,这不利于企业转型,并依靠知识产权实现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知识产权资产面临流失风险。这在国有企业资产运营中表现更为明显。一是在国企改制重组中大量知识产权被“零化”处理,并未估价入账,企业实际资产价值被低估。二是在跨国并购中大量知识产权被“矮化”处理,国内企业知识产权被无偿使用或低价收购的实例屡见不鲜。此外,企业在缺乏知识产权资产确认的情况下,原本归属于企业的知识产权往往被企业所有者个人所独占,有侵占企业资产之嫌却不必承担相应责任。
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化不足的根源
目前,造成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化不足的关键问题,就是企业自己投入资源创设的知识产权未能纳入企业财务报表,知识产权价值难以体现。原因主要是:
从规定和操作方面看,知识产权虽纳入无形资产,针对知识产权的规定不具体,也缺乏足够操作性。现有准则规定,一项资产只有预计带来可靠的经济利益,并且该资产成本能够准确的计量,才能形成符合会计学意义上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本身具有时间性、地域性、法定等特征,其市场价值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随时变化,难以作出稳定和准确的估计。权利不稳定(知识产权可能被无效或放弃)也会带来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即便企业通过历史成本或者资产评估等方式确认知识产权资产价值,但其实际价值的变化也会给企业财务操作带来困扰。在现有以保守和规范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很难将知识产权纳入其中。
从企业自身方面看,企业也缺乏将知识产权纳入资产科目的积极主动性。首先,企业实际收益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如果将知识产权资产列入总资产科目,资产总量增加,会摊薄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其次,将知识产权开销从原有费用科目转移到资产科目,必然会扩大企业纳税基数,加重企业税负。再次,企业财务部门一般不乐意将知识产权列入资产,因为这在后续评估、摊销等实际操作中都十分困难、复杂和麻烦。最后,由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总体水平不高,知识产权还没有成为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企业管理层往往把知识产权作为需要完成的考核任务和经费负担,也增加了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难度。
知识产权科学管理呼声越来越高
企业的语言是会计语言。由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大部分空间都被有形资产所占据,管理层的注意力一般也就集中在这些有形资产上。在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有形资产不再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知识产权已经超越传统资产成为当今高新技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知识产权保护了企业的各种业务要素,包括产品外观和包装(外观设计)、市场知名度(商标、地理标志)、产品或服务的新功能或得到改进的功能(专利、商业秘密)、创意和思想(著作权)。这些不同因素成功相互作用,创造了企业的现金流。
随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越来越高,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价值越来越大,将知识产权作为资产加以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果解决企业知识产权资产会计化这一基本问题,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知识产权对经济贡献的测度问题,有利于企业加强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用知识产权获得收益。(作者黄贤涛、刘洋,单位分别为北京大学、国家知识产权局)
(编辑:朱杉杉)
好了,关于“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资产化难题待解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