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用青春谱写专利审查华美篇章》,如果您对用青春谱写专利审查华美篇章感兴趣,请往下看。
——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初审及流程管理部公报事务处副处长王星跃
见到王星跃是在冬日的一个傍晚,办公室里他的同事已陆续下班。刚刚结束了一天工作的他,略显疲惫,但是谈起16年来在专利审查岗位的点滴,他却神采奕奕。
2000年,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王星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初审及流程管理部(下称初审及流程管理部),成为一名专利审查员。从此,他在专利审查岗位一干就是16年。16年,他见证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化发展历程,参与了电子审批系统、电子申请系统、代理人协会EAC系统、中国专利受理及初步审查系统等多个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工作,用青春谱写了专利审查的华美篇章。
初试“牛刀”在历练中成长
与许多新入局的年轻人一样,王星跃对专利审查工作充满了好奇与憧憬。2000年刚到初审及流程管理部时,王星跃就被部门团结热情的工作氛围感染了。“当时部门老同志比较多,对年轻人不仅在工作上悉心指导,在生活上也给予很多关照。”王星跃介绍,刚入职时,在许多老同志的帮助指导下,自己很快就胜任了发明专利初审工作。
在此期间,一件事激发了王星跃对专利审查信息化的浓厚兴趣。当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了电子核苷酸系列表标准,推出之初,审查员不太了解格式标准,代理人和申请人也对生成符合标准的序列表不甚了解。王星跃详细研究了格式标准,并试用了国外序列表软件操作。在和电子核苷酸系列表标准的开发人员沟通后,王星跃完善了序列表装库程序,并指导代理人和申请人操作使用该序列表编辑软件。这让他切实体会到信息工作中的小变化,给专利审查带来的大影响。
200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发第一代电子申请系统。由于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突出,王星跃被抽调从事电子申请系统开发,2004年3月,电子申请系统上线后,他承担了电子申请的受理及后续工作。王星跃告诉记者,那段时间,自己既要完成纸件专利申请受理和窗口值班工作,还要承担电子申请系统的开发、调试。“虽然当时任务很重,很累,但自己也收获很多。电子申请受理审批工作让我的专利审查视野更加开阔,对未来更好地参与开发专利审查系统打下了基础。”王星跃说。
200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电子审批系统开发项目,王星跃被安排专门从事该系统的需求撰写和项目开发。“需求分析、开发、用户测试和上线切换……在研发推进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挑战,不少都是之前纸件审查模式下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例如法律手续的集中处理、代码化数据审查,这些相当于重构了审批流程,但项目组迎难而上,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使难题最终得到了解决,2010年,电子审批系统成功上线。”王星跃表示,历时5年的电子审批系统开发过程,集结了全局各部门集体智慧,也使自己得到了成长和历练。
勇担重任在奉献中提升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逐年升高,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加强开发电子申请系统。2009年,王星跃再次受命,参与电子申请子系统开发项目。经过团队反复研发、测试,终于使新电子申请系统和电子审批系统获得圆满成功。
随后电子申请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作为主要业务负责人,王星跃做了大量工作。他参与电子申请法律法规的修订,推动电子申请部分写入《专利审查指南》,制定电子申请的操作规程,起草电子申请业务通知和用户手册,主导完成《专利电子申请操作指南》的编写和出版,编写电子申请培训教材,起草电子申请系统应急预案和文件异常处理办法。同时,他还带领处室人员不断完善电子申请客户端,提升了电子申请的稳定性,推动电子申请应急系统和接口程序的立项开发。此外,他还参与了多项电子申请及系统课题研究。
为了让该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王星跃还作为授课老师到全国各地进行推广和培训。回忆起这段经历,王星跃感慨万千:“为了更好地推广电子申请,那段时间,我们在全国各地一场接一场地培训。有一次,我们奔赴江苏培训,4天走了4个不同的城市,一天一场,上午讲课答疑,下午就赶飞机或火车。经过大规模推广和培训,电子申请的优势得到认可,电子申请逐渐被代理机构和申请人接受,电子申请率从2010年的不到7%,升至如今的超过92%,发展速度令人惊叹。这也为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化智能审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年的信息化系统开发工作,使得王星跃的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高。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了中国专利受理及初步审查系统的开发推进工作,王星跃参与前期需求提出及开发调试,承担了电子申请系统优化和交互式平台等工作。2016年10月22日,该系统成功上线,有力提升了审查效率。
“我热爱专利审查工作,它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我愿用自己的青春,为谱写专利审查的华美篇章贡献力量!”王星跃表示。(李俊霖)
(编辑:刘珊)
好了,关于“电子”用青春谱写专利审查华美篇章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