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价格涨了近40倍的背后,大荔冬枣都经历了些啥?》,如果您对价格涨了近40倍的背后,大荔冬枣都经历了些啥?感兴趣,请往下看。
“有这个标之前,咱一斤枣子也就卖个4、5块钱;有了这个标,咱温棚里的枣子最贵的时候能卖到180块钱一斤。”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的大荔县万亩有机冬枣示范园内,听到负责人张加强的介绍,闻者无不惊叹。
一颗普通的冬枣,单价在短短几年时间涨了近40倍,这背后的原因,都离不开张加强所说的那个“标”——2012年,大荔冬枣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4年,大荔冬枣又成功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张加强等本地人看来,大荔县的水土就是大荔冬枣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的根源。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的大荔县,背靠黄土高原、面朝滚滚黄河,光照时间长、雨量较少、昼夜温差大,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以粘质壤土为主,有机质丰富,保墒性能好,为大荔冬枣的生长营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大荔县沙苑一带就栽植有枣树。如今,县内桃、李、枣、杏等各类果树遍地,且红枣的原生珍贵品种就达42个,在全国枣区中也十分罕见,加之近年来引进的多个品种,大荔成为了中国的红枣种质天然资源库。
良好的先天条件再辅以地理标志的加持,让大荔冬枣的品牌誉满三秦。“从4、5块钱一斤卖到180块钱一斤,我们当然知道地理标志的价值所在,所以对品质的严苛要求和对品牌的精心保护也是逐年加强。”张家强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擦亮地理标志这块“金字招牌”,大荔冬枣严格按照冬枣的国家标准和大荔冬枣生产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在地理标志之外还先后获得了绿色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多个体系的认证。而在经营模式层面,大荔冬枣相关各方也进行了深入探索。比如张加强所在的大荔县万亩有机冬枣示范园,便坚持“政府扶持建园、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分户经营”的模式,并探索建立“智慧枣乡”云平台,为广大枣农提供市场行情、技术培训、市场监管、农资农具、冬枣交易等9大板块34项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大荔冬枣的科技化水平和品牌价值。
这块“金字招牌”也着实为当地农户和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2016年时,大荔冬枣成为了杭州G20峰会的会议指定专供水果;2015至2018年,大荔冬枣连续四年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0强,品牌价值达40.93亿元;如今,大荔冬枣远销俄罗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成为引领中国乃至世界鲜食枣消费潮流的主导者。
特别是张加强提到的“180块钱一斤”的温棚种植冬枣,是果农口中所谓的“头茬果”,甜度高、口感好、产量少,物以稀为贵,由于这种冬枣本身种植成本也高,因此批发价格居高不下。现在,大荔县的28个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里,4万群众参与冬枣生产,全县冬枣面积达到42万亩,年产量40万吨,产值超过50亿元,仅一县产值便超过山东、河北两个冬枣产量大省之和,冬枣产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荔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前不久,张加强所在的大荔县万亩有机冬枣示范园投资1300万元建成的西北地区首个冬枣小镇观光旅游项目全面投入运行,铺设轨道5.6公里、配备观光火车2辆,沿途打造景观节点35处。乘着火车来品冬枣,已成为关中地区最时尚、最惬意的休闲游方式之一。(本报记者崔静思/文曾嘉/图)
(编辑:蒋朔)
好了,关于“大荔”价格涨了近40倍的背后,大荔冬枣都经历了些啥?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