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加强北京非遗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度》,如果您对加强北京非遗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度感兴趣,请往下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的具有知识性技艺性和技能性的文化事项,如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节日、传统仪式和生产生活知识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如京西太平鼓、北京天桥中幡、抖空竹、北京象牙雕刻工艺、北京雕漆工艺、北京景泰蓝工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厂甸春节庙会、中和韶乐、曾庄大鼓、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米粮屯高跷、满族二魁摔跤、延庆旱船、五斗斋高跷秧歌、柏峪秧歌戏、五音大鼓、妙峰山庙会等。
加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常重要。日前,《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印发,方案提出,加强北京非遗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度,提高非遗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方案提出,到2025年,首都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完善,非遗保护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生动局面基本形成;非遗传承活力进一步增强,非遗融入现代生产生活,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方案提出,加强北京非遗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度,提高非遗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到2025年,形成3个以上非遗国内外传播品牌,加强利用融媒体宣传推广,提高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扩大北京非遗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
方案提出,在普查登记、建立名录和抢救性记录的工作基础上,建立全面、科学的记录体系。到2025年,累计对50位以上国家级和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记录,为保存、研究和利用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基础资料。方案提出,建立岗位培训制度,提升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到2025年,对区及乡镇、街道非遗保护管理工作队伍轮训一遍,全面增强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非遗工作水平。
方案提出,认定一批具有生产、培训、研究、宣传、体验等功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体,加强线上、线下服务与组织,形成各有保护侧重、互相衔接配合、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社会化工作体系。
从长远来看,方案的出台将进一步推进北京非遗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本报记者刘珊)
(编辑:李星仪)
好了,关于“北京”加强北京非遗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度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