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大数据”如何对电影产业发挥作用》,如果您对“大数据”如何对电影产业发挥作用感兴趣,请往下看。
一部原创剧《纸牌屋》的热播,不但让在线影片租赁公司Netflix重焕活力,也让国内外影视界开始关注一个新概念——“大数据”。大数据如何对电影产业发挥作用?大数据是否能准确预判影视作品的市场走势?大数据能否成为我国电影产业的驱动力量?在第16届上海电影节的产业论坛上,来自电影发行公司、放映公司、网络社区和视频网站的各界人士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机会
乐视影业执行董事张昭:
中国电影行业近百年的历史,需要一种文艺启蒙式的跌宕,将科学、艺术、哲学融合起来,现代互联网给电影产业带来真正机会在这里。如果为了商业化目的,太早用数据做电影,用数据挣票房,我们将错过一次中国电影的文艺复兴。
我们设置了一个基于数据的商业模式,叫“一定、三导、三屏联动”。“一定”就是用数据来定位观众,要知道它在文学网站的点击量如何?什么样的人点击?要知道电影可能存在的核心观众以及第二圈、第三圈观众在哪里?第一个“导”是导航,是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社会化、互动化的沟通。第二个“导”是导流,即用数据把社会上的在各种互联网平台上的网民“导入”电影院。第三个“导”是导购,我们做了基于位置移动的微电商平台,每一个线下电影院都对应网站上的虚拟商店,卖所有跟观影有关的服务。“三屏联动”则是在我们的超级电视,流媒体上pC的观影和影院数字屏上实现联动。
融合
搜狐公司副总裁、搜狐网总编辑、搜狐视频首席运营官刘春:
大数据是我们所有的产品平台里一个最核心的关键词。整个视频行业大数据有3个方面,用户大数据、内容大数据、渠道大数据。在互联网时代,这3个大数据将融合在一起。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我们所有的产业链,尤其是电影和电视剧产业链正在由传统的B2C模式向C2C模式过渡。现在由点击量很高的原创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剧本,已经被证明有比较好的收视率,这是简单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基于这3个大数据,更好地用现在的数据预测未来?这在短时间内是非常重要的挑战。
深化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
基于用户习惯做定向分析是非常好的方式,但大数据不要过于深化。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在中国尤其在我们网络视频上,小微电影、网剧、栏目剧等才刚刚起步,空间非常大,有些空间不需要分析就能得出结论。大量空间没有做的情况下,依托大数据很容易迷失自己,尤其在网络制作上。
第二,技术虽然非常重要,但代替不了艺术家和创作家。我们千万不要陷入到一种现象,基于大数据以后,我们就模块化,进而陷入了一种模式。内容的生产基于大数据可以做更好的预测和更好的分析,但是最关键的成功还是作品本身。
洞察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美国AMC院线董事叶宁:
大数据或者数据本身后面是什么?就两个字——“洞察”。时代在变,消费者在变,我们要跟随这种变化趋势。事实上,万达的电影院很早就已经开始变了,数据库已成为我们重要的核心“矿藏”,到今年年底建立会员数据库达到600万,AMC达到400万。虽然我们运用这些数据能力还有些不足,但在未来,这个“矿藏”必将变成“金矿”。
大数据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看到这个数据的人能不能通过大数据做事情。在信息、数据特别多的当下,如果没有洞察之心或洞察之力,有可能被数据吞噬。
创作
安乐(北京)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伟:
当你看到电影带来的本身震撼,可能不是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电影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非理性占很大比例。它的体验性消费很难用一个数据去分析、前瞻。我认为,大数据就是在海量数据面前可能有软件上的技术分析,帮你把所有行为通过数据方式整理出来。但是这是基于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它的价值在于为你未来做什么东西提供一些方向。
所以说,数据分析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的价值,但是我不认为能代替创作行为。此外,预知5年以后观众喜欢什么是很难的事情,而且观众观影的感觉是感性的数据分析可以有所帮助,但是不能决定内容。
(编辑:朱杉杉)
好了,关于“数据”“大数据”如何对电影产业发挥作用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