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体育赛事借互联网多元开发转播权》,如果您对体育赛事借互联网多元开发转播权感兴趣,请往下看。
广州富力队迎战河北华夏幸福队,揭开了2016年赛季中超联赛大幕。与以往赛季直播方式不同,在这一赛季中,球迷们不仅能通过乐视视频的电脑端、平板端、手机端,乐视电视、乐视手机等进行全网全平台的互动观看,还能通过乐视体育的App客户端实现弹幕聊天,打造专属于每个球迷的网络“主场”,或通过乐视体育旗下直播互动平台章鱼TV参与赛事方言解说等活动,赢取定制手机、球服等赛事相关衍生品。
如今,体育赛事转播权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围,国内外体育赛事组织方在授权新媒体网站时,也普遍将赛事的转播权以及赛事节目版权等整体称为“赛事版权”在合同中予以体现。在乐视体育CEO雷振剑的规划中,乐视体育争取将对中超联赛的这种互动直播模式,应用到其享有网络转播权的300多项、每年1.2万余场赛事转播中来,希望给网友带来与以往直播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在易观国际分析师看来,乐视体育这种赛事转播权运营模式,代表着互联网新技术与传统体育赛事产业的融合创新。自2014年9月我国提出未来体育产业将引入市场化手段以来,腾讯、乐视、阿里巴巴、ppTV等纷纷抢购热门赛事的转播权,新媒体网站很快成为体育赛事转播权的主力“采购军”。如此一来,传统体育赛事借助互联网新思维,在赛事转播、赛事节目版权运营、赛事相关节目自制、周边衍生品开发等多方面实现突破,逐步开发体育赛事转播权的商业价值。
跨界合作激发产业活力
去年以来,互联网公司给传统体育赛事产业带来了深刻且前所未有的影响。无论是赛事转播权的交易,还是对赛事的运营和开发,以及对体育衍生产品的开发,体育赛事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参与方都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
互联网公司天价抢购热门赛事转播权的新闻给业界带来一次次冲击。今年2月,乐视体育宣布以2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从体奥动力手中买下2016年至2017年两个赛季的中超联赛新媒体独家转播权,并与体奥动力开启了长达5年的全产业链合作。而在去年年初,NBA与腾讯共同宣布签署一项协议,腾讯出资5亿美元成为NBA未来5年在我国唯一的数字媒体合作伙伴,这也是NBA联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数字媒体合作。在去年年中,ppTV聚力宣布以2.5亿欧元的价格获得2015年至2020年西甲联赛中国地区独家全媒体转播权,标志着ppTV成立独立体育公司后,向着打造“全体育产业公司”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除抢购热门体育赛事转播权外,互联网公司对传统体育赛事进行多元运营也有很大进展。今年1月19日,乐视集团宣布与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国安)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俱乐部经营等方面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北京国安足球队正式变更为“北京国安乐视队”。更为重要的是,乐视将参与对北京国安比赛的深度运营、赛事节目版权开发、赛事衍生品开发中来。而在2015年12月,乐视还宣布与华熙国际达成合作,乐视冠名华熙国际旗下五棵松体育馆,改名为“乐视体育生态中心”。为此,乐视体育还成立了智能场馆运营公司,意在以乐视体育和乐视音乐的生态体系为依托,创新体育赛事的直播模式等。
“前几年,由于相关政策规定,重大体育赛事的转播权必须由中央电视台统一谈判和购买,这不仅造成央视在重大体育赛事转播权的一家独大,也使得体育赛事转播权的价值被低估,同发达国家体育赛事市场有很大差距。”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江倩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开放市场,让更多新媒体网站、地方电视台和民间资本涌进来,体育赛事转播权的运营模式得到了创新,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得到了规范。
多元运营创造版权价值
天价购买体育赛事转播权,要收回成本,考验的不仅是购买者的资金流,更是对赛事的多元运营能力。
在江倩看来,要了解体育赛事转播权购买方的变现方式,就要了解他们同合作方的合作模式。根据乐视体育与体奥动力签订的协议,双方不仅在资本层面进行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对2018年至2020年3个赛季的中超联赛,本着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共同经营中超联赛转播权,并将中超全面带入收费时代。此外,乐视体育同中国足协达成的协议中,就包括女足超级联赛未来5年的全方位运营权,包括全媒体版权、赛事信号制作、冠名赞助销售权和商业开发权等。根据腾讯与NBA达成的合作协议,腾讯不仅成为NBA在中国的数字媒体独家官方合作伙伴,提供多渠道的直播、点播等,双方还将共同打造NBA中国的数字媒体平台,该平台包含NBA中文官网、30支NBA球队的官方网站,以及NBA各项活动和授权产品的网站,并推出“NBA比赛时刻”移动端应用程序等等。而根据合作协议,ppTV聚力将独享西甲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中国澳门的全媒体版权,包括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播出及版权分销权益。
“从上述合作方式可以看出,新媒体网站想要获得的并非赛事转播权这一单项权利,而是包括再授权、二次开发和运营等多项权利,由此便带来了赛事的多种变现的方式。”江倩介绍,无论对转播权是否进行分销,赛事转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场和赛事相关的活动和场景,都能创造营销的机会,都会给网站带来收益。比如广告收益、赛事冠名、付费点播、体育周边产品开发、赛事游戏改编、流量变现等等。
在江倩看来,前些年,由于政策限制等原因,新浪网、搜狐网等拿下的是体育赛事播映权,大多情况下连分销权都没有获得,更未获得赛事的多元运营权、赛事节目版权以及周边衍生品的开发权等。如今,乐视体育、腾讯、ppTV等拿下的不仅是赛事的全媒体转播权,还有对赛事的运营和开发等权利。此外,这些网站的一大优势是拥有视频渠道,他们在技术、渠道、用户和流量上都积累了大量资源,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对体育赛事进行多元运营有丰富经验。“这些都是新媒体网站对体育赛事进行变现的有利资源。”江倩认为。(本报记者姜旭)
(编辑:汪诚)
好了,关于“赛事”体育赛事借互联网多元开发转播权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