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为人师表育知识产权人才》,如果您对为人师表育知识产权人才感兴趣,请往下看。
——访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冯晓青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一名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同时也是首批入选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的冯晓青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近日,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走进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听冯晓青所长讲述30多年来致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故事。
见证法大知识产权教育发展
“说起和知识产权的缘分,要追溯到1988年,那时我本科刚毕业,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得知中国人民大学招收攻读包括知识产权专业在内非法学专业的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于是我就报考了知识产权专业,在本科毕业之际转向学习知识产权专业。”冯晓青坦言,在那个知识产权知识和意识还没有被普及的时代,很难说是基于热爱才选择的这门学科。
冯晓青告诉记者,他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知识产权法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逐渐发现知识产权不仅十分有趣,而且在当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凭借多年来的努力,他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逐步增强了献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信心。
“时间过得真快,从1990年开始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一晃快30年了,可以说,我也是有幸见证了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政法大学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巨大变化。”冯晓青说,他所在的中国政法大学从只在本科生中开设知识产权法相关课程,到2009年设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法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并在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中也设立了知识产权法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岗位,到现在成为学校校级重点学科,也是国家重点学科,这一路走来都非常不易。
“中国政法大学的知识产权法学学科依托由我担任所长的知识产权法研究所这一实体平台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相关社会服务工作。期间,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开设特色课程。就本科生而言,除了必修课《知识产权法》外,还包括选修课《知识产权案例研习》和《知识产权专题研讨》等。硕士生则开设了《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知识产权经典案例分析》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等。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富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产权相关专业活动,如举办‘法大知识产权研究生系列学术沙龙’,目前已举办77期,已形成学校研究生教育重要学术品牌之一。”冯晓青对记者说。
在冯晓青以及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该所在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领域,取得了一些极具影响的代表性成果。“我们主持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参与国家立法和重要智库建设,出版《知识产权法哲学》《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等个人专著20多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更可喜的是,目前我校知识产权学科实力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冯晓青自豪地说。
传授知识产权教学研究经验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谈到人才教育,这位近30年的“教书匠”身上有太多宝藏值得挖掘。“知识产权人才是一种高度复合型专业人才,涉及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人才培养中应做到培养学生们的综合专业素质。”冯晓青向记者介绍,他坚持以德为先、科研育人,给学生的“门训”是:责任、质量、效率、悟性、创新。
在教学活动中,冯晓青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意将前沿、前瞻性知识融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术研究方面,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端正对学术的态度,因为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去思考和研究;其次需要培养学生探索前沿、前瞻性问题的能力和悟性;最后则是需要学生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将学术研究当成自己热爱的事业。”冯晓青给记者列出了多年来他在学术研究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我校知识产权法专业共培养已毕业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型法律硕士近400名,知识产权法专业博士近40名,博士后近10名。很多毕业生都走上了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岗位,成为骨干,并取得了突出业绩。”冯晓青说。
“我们的冯老师除了学术研究做得好,学生教育抓得好,科普宣传还办得好。他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平台,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学术研究和交流,我们都有感觉受益匪浅。”冯晓青的学生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表示。
据冯晓青的学生介绍,冯晓青在2005年5月即开设个人学术网站“冯晓青知识产权网”,随后又先后入驻新浪微博,开通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冯晓青知识产权),并一直坚持通过互联网平台定期推送原创文章。“我相信,开办这些宣传平台,对于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一定具有积极的意义。”冯晓青说。(本报实习记者王晶)
(编辑:蒋朔)
好了,关于“知识产权”为人师表育知识产权人才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