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非正品不等于假货?概念界定引争议》,如果您对非正品不等于假货?概念界定引争议感兴趣,请往下看。
近日,工商总局与淘宝的一场“嘴仗”让网购假货再次成为争议的话题。虽然工商总局和马云最终握手言和,但关于“非正品”和“假货”的差异引起网友热议。
工商总局公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检测结果,其中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对此,淘宝店小二表示不服,双方打起嘴仗。马云近日在香港演讲时称,所谓“假货”只是未得到官方认证、注册造成的“网货”。
到底如何界定非正品,与假货有何区别?现存网购的几种模式中,哪种容易出现假货?如何在网购中买到真货?消费者又对此抱何种心态?
马云:一部分假货是“网货”
关于非正品与假货的问题,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副司长杨洪丰称,非正品不等于假冒伪劣,不是一个概念。此前的抽查所公布的为“非正品”,并非“假冒伪劣”,非正品包括假冒伪劣商品、翻新产品、非授权正规渠道、含量与宣传不符产品,无3C认证产品、非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费者使用说明化妆品中的标签说明产品等等。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2月2日在香港与青年分享创业经历,提到了“网货”这个新词。谈及假货时,他表示许多所谓“假货”只是生产者未得到官方认证、注册造成的。外界所称的淘宝假货很大一部分是“网货”。
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马里告诉新京报记者,法律上的假货,是指伪劣产品,侵犯商标权。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冒用他人商标、冒用生产者名称、商标不规范,应该被视为假货。而生产厂家生产或授权生产的,都是真货。比如中国某地未经授权生产了LV包,贴上了LV的标签,那就是假货。
马里同时指出,非正品并非法律概念。按照工商总局在报告中所做的界定,非正品中包含了假冒伪劣产品,但不等同于假冒伪劣产品。
针对工商总局所说的非正品包含“非正规授权渠道”,马里认为,非正规渠道中包含了窜货行为,窜货是经销商跨过自身覆盖的销售区域,靠差价牟利的一种行为。但通常窜货所卖的商品是真货。比如汽车零部件,在4S店外买,也可能买到真的。窜货是民事合同责任,并不是违法行为,与走私偷税漏税不同。
“涉及第三方卖家更应谨慎”
据业内分析人士称,根据交易双方类型不同,通常网络购物包括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个人)、C2C(个人对个人)和M2C(生产商对个人)四种形式。同时,伴随微信的流行,微店也悄然走红。
随着网购模式日趋多样化,对消费者而言,哪种模式更安全可靠?
据工商总局公布的2014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从各购物网站的检测结果来看,淘宝网的样本数量分布最多,但其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样本数量较小的聚美优品均为正品,正品率达到100%;ZOL商城(中关村电子商城)购买了1件非正品,正品率为0%。
对此,淘宝方面一直认为其抽样样本有限、抽检结果不客观。但有网友认为,该结果也能部分说明问题,即C2C不如B2C安全。从这个报告中,大致可以看出,以C2C模式为主的淘宝网正品率略低于以B2C为主的天猫和京东。但京东在涉及第三方卖家时,也出现了非正品的现象。
对于淘宝网的正品率偏低,马里认为,这和淘宝网商家众多,产品类别广泛,以及涉及第三方小卖家,监管难有很大关系。
淘宝网很难核实每一个小卖家是否有独家销售权凭证,淘宝监管更多要靠抽查等事后监管方式。在涉及第三方卖家时,消费者更应谨慎购物。
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牛海鹏认为,在网络上卖假货一旦被识破,会极大损害商誉、形象。相对于B2C平台,C2C平台上一般都是个体小卖家,与大商家相比,商誉受损带来的损失没那么大。作为理性经济人,在权衡售假收益与随之带来的风险时,小商家可能更愿意铤而走险。不过,B2B平台上,同样也不可避免出现假货。
提及微店,牛海鹏分析称,微店主要是在朋友圈中面向熟人做生意,轻易不敢一次性消耗掉自己的信誉值。另外,M2C这种模式,以售卖服务为主,需要顾客线下体验消费,不容易造假。
如何能确保网购是真货
淘宝达人时小姐说自己网购从没买过假货。她的秘笈是,按照价格由高到低排列,“网购不贪小便宜,相信一分钱一分货”。
另外,时小姐购物时有比较固定的店铺,她家喝的瓶装水,还有衣服、包,都在固定的店铺买。
“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不买比商店标价低太多的商品。”马先生说。他曾在淘宝上买了一双阿迪达斯的鞋,600元左右,比商场价格低了一两百元,但也是正品。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避免买到假货,还在于购物平台对入驻的第三方卖家要尽到管理的责任。
执法部门尽责也少不了。马云就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广东和福建很多假货集团最怕到淘宝网去卖,因为网上很快能查出谁在卖、谁在生产,公安马上扑上去了。
据报道,去年,网上抽查发现某电商平台售假,执法人员通过电商提供的网店实际地址、物流公司的发货地址及公安系统索取Ip地址等多种方式,锁定该产品的生产商。
马里表示,难说哪种渠道或平台更靠谱,避免在网购中买到假货,主要还是要靠消费者提高自身辨识能力,不买价格低得离谱的产品。
■网友自述
抵制假货但不介意水货
人物身份:杨洋(化名),学生,18岁。
我不能接受电子产品的假货,但我在淘宝上买过水货。2011年,我在淘宝上买了ipadmini,当时刚上市不久,港行出来了,比国行便宜400块钱。
我的ipad至今仍在用,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我有一套在淘宝上买大件物品的程序。搜索ipad,看销量,销量前三的可能是水军刷出来的,我一般在5-8名之间找。然后看评价,重点看差评。然后跟卖家小二咨询并且截屏,问到卖家电话之后,打电话核实,之后下单。下单之前还会再砍砍价,实在砍不下来就让店家送小东西给我。
只要质量不差可接受150元“名牌”
人物身份:小方(化名),白领,27岁。
我喜欢一件衣服会在商场里试完再网购,比如,在淘宝上直接搜ZARA,然后出来很多商品。
在我看来,无论多贵,只要不是在天猫入驻的都是假货,但现在网购有个特点,假货有时做得比真货还好。买回来只要穿着舒服、还挺好的。
我买过一件“匡威”的套头卫衣,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在匡威买的。我就会说是在淘宝买的。
这件衣服店里卖800块钱,我买的只要150块钱,质量也不是很差,我就觉得很划算。
【律师点评】
不鼓励消费者知假买假的消费心理。长期来看,这种消费心理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利于创新企业、创新思维的发展。另外,水货存在偷税行为,一旦购买水货出现质量问题,可能面临售后、维修的尴尬。(记者刘素宏)
(编辑:朱杉杉)
好了,关于“假货”非正品不等于假货?概念界定引争议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