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文学创作不能“唯市场论”》,如果您对文学创作不能“唯市场论”感兴趣,请往下看。
——访作家瑞娴
在创作出国内首部4D动画短片《西楚霸王》之后,作家瑞娴的长篇童话《绿野红纱》也将被改编为4D动画电影。瑞娴是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北京作协会员,她的创作类型丰富、全面,既出版过小说集《布什与我们的生活》《哑女的草原》,散文集《做一只蜻蜓飞过》《绿叶对根的怀念》等,还创作过电视剧剧本、电影文学剧本多部。长篇童话《绿野红纱》是她初涉儿童文学的探索之作。
“目前,国内的儿童文学创作虽然有曹文轩这样的大家,但面向低幼年龄段的作品更多,而如今的孩子智商水平和思考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年龄,太简单的东西对他们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期待那些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兼具的作品出现。”近日,瑞娴接受了记者专访,畅谈一个作家眼里的文学创作与Ip开发。
快餐作品难成经典
近几年,我国儿童类图书市场增长迅猛,出现了一些精品力作,但整体创作水平则良莠不齐,如故事模式化、缺乏文学性和想象力等,迎合市场需求的快餐式作品越来越多。
去年4月,我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摘得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曹文轩的很多作品都是精雕细琢之作,有诗意的优美和哲理的闪光,如《青铜葵花》,虽然主人公是小孩子,但它不是简单的儿童文学作品,而是老少皆宜的佳作。真正的好作品是超越年龄的,成年人读起来不觉得肤浅,孩子们也完全能看得懂。”瑞娴说。
“喜羊羊”图书与影视剧曾伴随一代孩子成长,成为他们童年难忘的回忆。但由于创新乏力,故事老套,情节单一,“喜羊羊”正在被遗忘。“孩子们的智商不能低估,不能再用老一套的故事模式来应付他们。”瑞娴认为,作家要了解读者的内心世界,不能只顾及市场的需求而忽视了文学的本质。无论是图书还是影视作品,都不能只有故事而无内涵。既有鲜明个性又能引发广泛共鸣的作品,才值得期待。
《绿野红纱》是瑞娴创作的一部想象力丰富的童话作品,它以一个会飞翔的精灵女孩的视角,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她与饱读诗书而又愤世嫉俗的老绿虫、自私贪婪而又勤劳乐观的田鼠等住在一起,还有那个爱吹笛子的美少年等,组成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生存图景。而这和谐美妙的一切,却被来自山外世界的爆破声打破了。
“人与自然的主题,是目前全人类共同关心的大命题。我想将一个极具个性色彩的故事,用一种新颖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样一个国际化命题中,饱含的却是我们东方文化的内核。不但其中的每个小动物都对应着一个现实中的人,就连里面一棵树一座山的命名都充满象征意义。”瑞娴说,在创作中,她注重语言质地的优美深邃、人物的个性化,赋予故事以撼人魂魄催人泪下的力量。这部童话已被上海一家动画公司购买了电影改编权,打造国内首部4D动画电影,预计将于2019年在院线上映。
作品改编注重品质
在《绿野红纱》动画电影的改编中,剧本也是由瑞娴亲自操刀。制作方之前曾经与瑞娴有过合作,对她的实力深信不疑。“这样也好,自己的作品自己最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作品的原有精髓和风貌,避免拎不住重点,浪费了时间,又多走了弯路。”瑞娴告诉记者,如今,各种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成热潮,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影视公司是冲着作家的名气而来,并不看重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有时为了迎合市场而抛弃精华,导致作品被改编得面目皆非,甚至只保留了原著的名字,而原故事全部被掏空,被塞上了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
作品改编过程中,如何保持原有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确是影视剧改编中的一个难题。据悉,很多作者就是心存顾虑而迟迟不愿售出影视改编权。而由原著作者担任编剧,就能较好地避免这一问题。在《绿野红纱》的改编中,瑞娴与制作公司的动漫专业人员探讨如何通过4D技术表现故事情节,用心打磨每一个画面,在每一根头发丝都必须栩栩如生的制作过程中,每个细节都力求精准完美。在人物形象设计上,瑞娴提出很多想法和建议,特别是红纱女这个形象,一定要表现出山野精灵的野蛮任性和天真无邪的自然之美,还有她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和宿命感,以及对人类的那种既想亲近却又畏惧的微妙感觉。
与许多作家一样,瑞娴专注创作,并未太在意作品改编后衍生品的开发问题。“目前还没太考虑这个,对我而言,创作出精品才是最重要的。”瑞娴说。对于近两年来Ip开发热潮,瑞娴说她对此保持理性。目前业界很多Ip开发是在炒概念,粉丝点击、粉丝培养等等,以此来吸引投资。在瑞娴看来,这种商业化模式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而一部作品的成功最终还是要靠质量说话。(本报记者窦新颖)
(编辑:晏如)
好了,关于“作品”文学创作不能“唯市场论”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