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郑成思版权文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一座丰碑》,如果您对《郑成思版权文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一座丰碑感兴趣,请往下看。
由中国版权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精心编辑,并于2008年出版的《郑成思版权文集》日前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这一表彰,无论是在出版界还是知识产权界都是一件盛事。这个奖项,可以说树立起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一座丰碑。
一位真正的学者
郑成思教授是在中国乃至世界知识产权界享有卓越声誉的法学家,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成思穷其一生,全身心投身于知识产权法的研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在郑成思的同辈和学生眼中,他是一位默默耕耘的学者,一位披荆斩棘的智者,一位无比坚毅的长者。他的学术影响和人格力量,使他成为我国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郑成思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已故中国籍国际法院大法官倪征燠先生曾经如此评价郑成思。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郑成思版权文集》,收录了郑成思生前的重要作品,共有《版权法》(修订版)、《计算机、软件与数据的法律保护》、《信息、新型技术与知识产权》3本书和68篇论文。《版权法》一书是郑先生在版权领域的代表性作品,被公认是中国版权研究的奠基之作。《版权法》的研究与写作历时十年之久,他戏称“十年磨一剑”。该书旁征博引,处处闪烁着真知灼见,受到法学界的广泛赞誉,成为广大法学研究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必备图书。《文集》中收录的68篇论文,是郑成思于1981年至2006年间发表的有关版权、知识产权基础理论部分重要的学术论文,内容基本涵盖了他最主要的版权研究成果。学术界公认郑成思为“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第一人”,此誉毫不为过。这部《文集》既是郑成思学术思想发展最忠实的历史记录,也是我国版权和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见证。
一个国家版权战略的符号
30年前,郑成思开始致力于知识产权研究时,版权在中国还是十分陌生的词语。30年后,加强版权保护的作用和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尤其在今天,互联网正以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为核心的版权问题,日益复杂化。在这一背景之下谈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和操作性问题,显得格外重要。传统观念中将版权视为如房屋所有权那样绝对的权利,保持权利的完整性成为了制度诉求的首要目标。但正如郑成思所主张的那样,新经济背景下并非要一味地禁止对作品的传播和复制——因为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和复制变得非常容易——而是要建立合理的渠道,使得作品的权利人、传播者以及普通大众都能分别从中收益。一方面促进人类智慧财富的传播这一公共利益目的的实现,另一方面保证为智慧财富的创造和传播付出劳动的人获得合理回报,两者之间达到均衡。正是在此目标下,备受关注的百度文库版权纠纷等,总是不断激发着人们的兴趣,让人们围绕着如何在保障版权人权益和公共利益之间找到平衡来提出各种问题。然而,这样的疑问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即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互联网安全的守护人,我们的国家应当对版权的保护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从而达到利国利民、公私双赢的目的,意即在网络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我国的版权战略应该如何定位和拓展。令人欣慰和振奋的是,我国对版权战略高度重视,对版权研究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推进法制法规的建设。因此,《郑成思版权文集》的获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国家版权战略的一个符号,昭示出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信心和力度。
一次人格力量的激励
郑成思对于版权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和新经济形态下的前沿问题,有着极为广泛的研究和著述。如此丰富而深刻的著述,大多都收录于《郑成思版权文集》中,这首先就是知识产权研究的一个幸事。而这套书能够得到包括政府部门、司法界、学术界、律师界、企业界等各方人士的肯定和支持,在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得到高度的赞誉,应该说,这是郑成思学术水平之高、研究思想之深、成果影响之广的现实体现。<
好了,关于“版权”《郑成思版权文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一座丰碑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