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与中国知网之间的“恩怨纠纷”一直占据着微博话题热搜榜。老人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他的100多篇论文获赔70多万元。12月7日,中国知网下架了老人的全部论文。在老人和网友的齐力讨伐之下,12月10日,中国知网发布声明,向老人道歉。赵德鑫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中国知网之后能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作为知识资源平台,中国知网收录了海量期刊论文、硕博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学科课程、图书等资源,也成为学者、高校师生进行研究时必备的工具。使用这些学术资源,是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的,这本无可厚非:知识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下载别人的论文,确实需要付费。但一直以来知网被人诟病的地方在于:这费用,没付给作者本人,全都落在了知网手里,知网这种“借鸡生蛋”的营利模式确实令人生气。
写过毕业论文、在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的人都知道,硕士、博士毕业生在提交论文时,一般都会被校方要求签订《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把论文授权给知网。学者向期刊投稿时,很多时候也被要求授权知网使用。这些论文构成了知网海量的学术资源,也成为知网获利的基础。然而,大量论文作者却因在投稿过程中“被同意”,未获得合理报酬。很多人并非不知道“知网获取论文数据”的法律漏洞,绝大多数论文作者则更看重论文在学界的认可度,而这需要作品广泛地传播。因此,很多人都不会“计较”知网的这种做法。所以,在硕士、博士圈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学子苦知网久矣”。
知网作为以传播知识为使命、具有分享性质的大型知识平台,应积极发挥自身公共价值,带头做维护知识产权、尊重知识的表率。不应滥用影响力,更不能漠视作者权益。在面对诉讼维权和法院判决时,理应服从判决、尊重作者,真正拿出改正错误的诚意,而不是单单下架论文、道歉。
笔者相信,知网道歉并不是终点,如何保证知识服务平台能够促进研究良性发展、真正维护原创者权益……这些已经暴露出的问题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董景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