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是引领创新发展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无锡市滨湖区市场监管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动力,推动“知识产权赋能”项目纳入滨湖“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批清单项目,将知识产权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构建“一二三四”工作体系,不断创新载体,切实服务企业,奋力开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为全区经济社会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放大一个园区
全力建好无锡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围绕许可、交易、评估、投融资、维权、诉讼等环节,大力引进培育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打造“全链条、多门类、一站式”综合服务载体,争创省级、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今年引入粤高、高航、世纪恒程等高端服务机构19家,制定集聚区三年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并发布,加快设立规模达2亿元的无锡太湖湾知识产权股权投资基金,组织开展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发布会、“风起太湖、逐浪珠江”知识产权服务业推介会、“知识产权嘉年华”等大型活动15次。
抓好两个结合
结合高质量考核。针对全区科研院所集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众多的优势,集中梳理发明专利申报数量大、质量优、授权率高的单位,积极上门走访宣传知识产权专项政策,汇编制发省市最新知识产权等奖补政策1000份,引导企业“对号入座”精准申报各类项目,用足用好各级激励奖补,同时协调统筹相关机构做好服务工作,加快专利授权进度。
结合强省示范区创建。根据《创建江苏省知识产权强省示范区建设工作计划(2020-2022)年》,年初迅速制发《滨湖区2021年知识产权工作要点》,第一时间召开全区强省示范区创建推进大会,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八大工程、四大机制”建设。编制《滨湖知识产权》简报,解读政策、宣传亮点,营造知识产权工作浓厚氛围,形成合力推进工作局面。
强化三个服务
创设基层服务站。全省率先在基层市场监管分局创设知识产权服务站并实现全覆盖,推进知识产权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打通知识产权服务、保护“最后一公里”。已发放400多万元知识产权奖补,后续将全面进驻重点园区,深入发挥知识产权受理、咨询、传播窗口作用,持续为企业提供近距离、高质量、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支撑。
组建服务小分队。组建“1+1+1”小分队(1名市场监管工作人员+1名基层板块科技助理+1名服务机构专业人员),重点开展“院所行、企业行、园区行、板块行”——“四行”活动,通过现场走访指导、征集问题建议和发放《知识产权政策汇编》等方式,不断提高科研院所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运营水平,已走访60余家、收集各类问题建议近百条。
联动服务常态化。建立“知识产权部门联动协调工作群”以及联席会议、问题协调和信息互通共享三项工作机制,定期会商研究知识产权服务保护有关事宜,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服务事项和保护任务,及时处理需要跨部门协同解决的“疑难杂症”问题,联合科技、工信、金融监管部门组织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开展交流座谈和培训50多次。
提升四大工程
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引导帮扶企业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成果产出和转移转化。截至目前,全区拥有专利授权7052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6.34件。组织指导企业申报国家专利奖及省市高价值专利、战略推进计划等项目,其中2项发明专利荣获国家专利优秀奖,无锡市专利奖5项金奖中滨湖荣获3项,居全市第一。
知识产权护航工程。加快建设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力争2022年上半年通过国家总局验收并投入运行,为专利申请和授权提供快速通道。加快“诉调一体化”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打击侵权违法行为。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建成全省首个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商业秘密保护维权联系点2家、示范点18家。
知识产权强企工程。以高新技术、规上工业、上市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今年新增申请知识产权贯标企业34家、管理规范国标认证企业25家。组织开展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培训、专利信息应用研讨,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总监和工程师培训等,加快培养知识产权管理和法务等实务人才。
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工程。着力破解知识产权评估、处置等难题,指导中都国脉成立金融服务联盟,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备案额6.98亿,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阳光惠远为江南大学科研成果“适用于高血糖人群的专用米”申请10项专利并成功转化,专利授权金额达5000万元。(李红、曾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