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质监局:11批次工业品质量不合格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1批次“蜂花奶食”稀奶油菌落总数超标 上海市质监局抽查21批次坐便器产品不合格2批次 贵州省黔东南州开展两节期间侵权假冒专利整治专项工作 2020年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五大畅销书作者遭遇版权侵权 山东威海文登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闻发布会 山东省泰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对肥城市华联商贸有限公司春秋古城店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 规范商标使用 共筑诚信品牌 伪劣食品倾销农村,严打之外也要强化供给 “知识产权杠杆”助力企业走出国门 GSK因“专利有偿延期”被判处3.8千万欧元罚款 “质检利剑”行动3个月打假货值1086万元 签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也有可能侵权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7款儿童鞋类商品抽检不合格 芜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告 网购商品退换纠纷如何解? 广东湛江海关:查获出口侵权品牌拖鞋6.3万余双 山东威海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粮食加工品抽检不合格 时建中:著作权内在利益平衡机制与反垄断法的介入 安徽省淮北市抽检26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 1批次红薯粉条不合格 倾听作家声音 做好版权卫士 假药关乎人命,重罚当成常态 葛兰素史克公司改变在发展中国家的专利申请政策 违禁药品“隐身”网络 构建食品共治格局成当务之急 创新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破解知识产权维权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闫小培:应建立“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组织 韩国知识产权局:争夺自动驾驶技术的竞争愈发激烈 上海市抽查50批次旅游鞋产品 不合格2批次 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项目启动 一个“蓝天”商标换回500万元资金 化妆品制假售假泛滥监管须跟上 北京市工商局:2批次民用炉具商品抽检不合格 内蒙古乌海市集中销毁一批假冒伪劣商品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抽检5类食品208批次样品 不合格8批次 广西梧州市食药监局:7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山西省永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6批次食品不合格 广东珠海市斗门区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533批次 不合格率4.13% 阿里巴巴被指打假不力:欲12个月撤3.8亿商品页面 福建省抽检:标称宁德市天下水坊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天湖山包装饮用水不合格 淮安一男子开淘宝店销售“美国种蚂”等假冒伪劣产品获刑 广东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餐饮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 黑龙江哈尔滨哈达一批次芹菜抽检不合格 农残超标近10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13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飞检结果通告 教育部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通知部署春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浙江省嘉兴市抽检3类食品225批次样品 不合格4批次 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2018年第1期,总第48期) 《马德里议定书》在泰国的实施情况 微软为Xbox天蝎座申请S商标 本月中旬正式发布 高新技术企业可否都享受国发[2007]40号中规定的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 陕西省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2第44号)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令人瞩目

近10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有了持续提升,“活”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的主题确定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突出了非遗保护惠及大众这一特性。

今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10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有了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增地方性保护条例37部,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健全;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整个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传承意识有了质的提升。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活”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铺展开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创新传播方式、增强科技赋能,把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持续推动其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比如,在长江、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将沿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串珠成线,推出相关主题旅游线路,建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景区景点,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让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手工艺等融入沿线居民的生活,成为游客的向往。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大有可为。面对“千村一面”、旅游产品“天下一家”等问题,通过挖掘和振兴乡村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凸显当地特色,成为乡村的文化支撑,一方面能够为传承人和相关从业人员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数据显示,10年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从2011年的4.1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08亿元,累计达到77.66亿元。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地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超过2000所,带动项目超过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助力20多万贫困户实现脱贫。“活”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积极力量。边远偏僻地区往往是传统工艺项目的富集区,让贫困户从剪纸、刺绣、绘画、食品加工等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获得收入、增强自信,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之前,传承人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提升、版权意识弱等问题困扰着不少传承人。怎么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启动,传承人纷纷走进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传统技艺,开展交流研讨。经过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传承人创作了大量原真性、实用性、审美性俱佳的作品和产品,其中不少成为“网红”“爆款”,备受年轻人青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水平持续提升,表现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更多“90后”“00后”加入传承行列。

中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际社会点赞为中国人的“绝活儿”。从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杂技到书法、木雕、瓷器、刺绣等,其精彩的展示、精湛的技艺、精美的产品,具有跨越时空的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令世人瞩目,期待它彰显出更加深沉的文化魅力。(郑海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