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云南丽江市古城区因其悠久的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30日,记者从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知,在高度重视下,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古城区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全面开启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立工作,至2020年底,古城区共有非遗项目283项,先后认定和申报的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共有169人,是云南省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最多,也是四级名录项目总数最多的区县。其中,民间歌舞《纳西族热美蹉》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传统音乐《纳西族白沙细乐》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口传文学《黑白战争》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纳西族童谣》进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示名单。
成效的取得离不开古城区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下的“重药”。古城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为“非遗”保护筑起法律屏障,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建好“非遗”人才智库,建立了一支由26名各行业优秀人才组成的非遗专家咨询组;强化“非遗”资金保障,截至2020年,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申报争取国家级、省级年度专项保护补助金达683万元;保护与开发并行,积极打造非遗文化阵地;挖掘“非遗”文化瑰宝,从收集整理、记录保存、申报管理、传承培养等六个方面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搭建“非遗”传承平台,创新非遗保护模式;全力做好濒危非遗项目的抢救性保护,同时,将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上,打破内部部门壁垒,整合部门资源,凝聚了传承人群体来开展工作。
针对下一步工作,古城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将传统的文化遗产资源通过“数字+”“网络+”“智慧+”手段进行活化并加以保护和传承,即搭建文物遗产数据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发利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全面提升遗产保护、抢救、利用和管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