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选知名医院,这是公众的普遍心理。然而,不少患者就诊的所谓知名医院,其实是“傍名牌”的“山寨医院”,不但病没看好,白花了钱,还可能耽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并印发“《协和等知名医院字号不得擅自使用,清理整治协和等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系统主动作为、落实责任,开展坚决清理整治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行动,逐一核查在名称中使用“协和”“华山”“同济”“华西”“湘雅”“齐鲁”“同仁”等知名医院字号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严厉惩处扰乱医疗市场秩序违法行为。
在医疗行业内,民营医院“傍名牌”现象非常普遍。以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北京协和医院为例,在全国多地都能看到“协和医院”的身影。在天眼查上检索“协和医院”可以发现,全国共有2038家,俨然形成了一个民间“协和系”。这些民营医院擅自使用“协和”等知名医院字号,欺诈、误导人民群众,在医疗活动中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严重侵害了正规医院的合法权益和公众形象,扰乱了医疗行业秩序。
“傍名牌”现象之所以泛滥成灾,主要原因在于,民营医疗机构的工商登记与医疗许可登记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分段监管给民营医院“傍名牌”留了空子。再者,违法违规成本过低,也使一些民营医院“傍名牌”有恃无恐。此外,知名医院即使知道被冒牌,考虑到商标等知识产权案件通常用时长、投入成本高,最终也往往放弃维权,这在客观上助长了民营医院“傍名牌”现象。
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对民营医院“傍名牌”的打击力度。去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对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开展清理整治的通知》,对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整治,并提出加强对知名医院等机构字号的保护、严厉打击医疗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查处营利性医疗机构价格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发布违法医疗广告的行为、加强信用信息公示、完善清理整治工作等六方面内容,全面整治民营医院“傍名牌”顽疾。
此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全面清理含有知名医院字号的市场主体。对未办理医疗机构许可证或者证照不一致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一律责令变更名称;对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及医院管理、医疗美容、药品等相关行业企业,其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一律依法予以纠正。知名医院之外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无权利人直接授权的,一律不得在名称中使用“协和”等知名医院字号。
不难发现,此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措辞严厉:“一律责令变更名称”“一律依法予以纠正”“一律不得在名称中使用知名医院字号”等硬性规定,标志着监管升级,也表明了治理顽疾的决心。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重点查处企业名称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引人误认是知名医院的商品或者与知名医院存在特定联系;加大力度打击医疗机构擅自使用“协和”等知名医院名称标识,或利用违规名称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及诱导患者、夸大病情或者疗效的行为;加大对知名医院商标权利的保护力度。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打击医疗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虚假医疗广告、医疗机构商标侵权等行为,民营医院的商标、名称将从源头上得到规范,并加大了“傍名牌”的违法成本,遏制“傍名牌”的不正当竞争,将进一步净化医疗市场环境,让医疗行业更健康。本报记者 夏金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