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花儿、小曲、洮砚、剪纸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光艳夺目,享誉全国。近年来,定西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积极探索开展“非遗+扶贫”“非遗+文创”“非遗+旅游”的非遗保护定西实践,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实践成为助力脱贫攻坚、文旅大提速融合发展的力量逐步凸显。
“非遗+扶贫”:激活文化扶贫新引擎
2019年7月,陇西刺绣非遗扶贫工坊生产的植物染丝巾、手工布包、刺绣小钱包、传统颈椎保健枕、手工千层底老布鞋、手工刺绣壁挂、手工木梳、手工木饰品等非遗产品,登上了全国性的非遗展销平台——山东济南“百花洲”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示展销平台。2018年起,定西充分依托非遗传统工艺类项目带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的独特优势,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作为非遗传承保护的重中之重来抓,选取陇西刺绣、定西剪纸、岷县点心、陇西腊肉、洮砚等21个带动就业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非遗项目,采取“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村部”“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家庭传统工坊”“非遗项目+服务场所”“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农村闲置学校”等多种模式,按照“1坊+4区”标准,率先在全省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2018年9月,全省首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陇西刺绣在陇西县云田镇三十铺村挂牌成立,为全市乃至全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提供了经验。2019年6月,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命名授牌了21个市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全力打造“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研发设计+手工作坊生产+培训员工+展示展览+营销队伍”全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手工作坊和非遗传习所走“作坊/传习所+微商+市场”的路子,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全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开展培训105期,培训2400多人(次),吸纳建档立卡户531人(户),产品300余种,订单量1万多件,学员月收入水平达到2100-2500元。
“非遗+文创”:助推传统工艺振兴新趋势
2019年3月,首次召开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会,印发了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定西市非遗传统工艺振兴和文创产品开发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公布了第一批市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5项,大力推动创建一批非遗文创发展公司、非遗文创示范基地、非遗人才培育基地、非遗产品研发基地、非遗生产加工基地,着力打造产品营销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平台、产业融资平台,全力构建非遗文创产业体系。目前,已对23个非遗项目开发出60个系列270多个品种的非遗文创产品,并组建起了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协会,推动非遗文创企业走“公司+合作社+生产基地+形象店+线上线下+展销+市场”的路子,积极引导非遗文创产品“走出去”,为定西非遗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在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和福州·定西经贸文化交流周活动上展出的300多件非遗文旅产品,受到当地消费者的青睐。陇西刺绣、靛坪大曲、岷县点心、岷县当归和洮砚等非遗产品,在敦煌举办的丝路记忆·西北五省区非遗展演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非遗宣传展销活动上走俏,展位上人头攒动,敦煌本地群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品非遗酒、看非遗文创、吃非遗点心、尝非遗药材、赏非遗砚台,纷纷竖起大拇指,巧妙的创意、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展品、优良的品质无不彰显着定西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统计,仅省级非遗项目岷县铜铝铸造年产值5000多万元,带动220多户群众就业增收;省级非遗项目陇西腊肉产值上亿元;市级非遗项目陇西宴式年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实现利税400多万元。
“非遗+旅游”:打造文旅融合新平台
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开展非物质文化和旅游(体育)融合行动,推动非遗生态保护区、生产性保护基地等成为游客研学和体验定西文化的目的地,让非遗文创产品成为游客吃、购的首选。2019年,市文体旅游局配套出台了《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实施方案》,旨在以非遗丰富旅游景区内涵、提升旅游景区品位,以旅游品位的提升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着力推动“游非遗园、观非遗剧、尝非遗宴、品非遗酒、听非遗故事、带非遗产品”的文化旅游,精心策划非遗文创产品进景区宣传、展示、销售,大力开展精品舞台剧在4A级景区开展常态化驻场演出,真正让非遗成为讲述定西故事、促进民心相通的“文化使者”,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塑造文化旅游品牌。目前,全市已开展进景区驻场演出13场次,打磨创排的《巴当舞》《傩舞》《云阳板》《剪纸姑娘》《花儿》《民歌》《小放牛》《秦腔绝技吹火》《羌蕃鼓舞》等精品非遗剧目,以舞台特有的形式充分展示了定西非遗独特的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为游客和当地群众送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不断提升定西文化旅游魅力。
定西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遗产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省级非遗项目49项、市级非遗项目308项、县级非遗项目434项。2018年,定西剪纸、岷县洮砚制作技艺2项传统制作工艺入选首批“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19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系统将继续抢救和挖掘出一批底蕴深厚、弥足珍贵、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当好文化“守魂人”,开发出有灵魂、有品质、有品位的非遗文创产品,传播定西文化,讲好定西故事,让非遗走出“深闺”、走出定西、走出甘肃、走向全国乃至迈出国门。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定西旅游接待人数50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07亿元,全市12家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846.1万元,文旅产业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明显,非遗资源开发在文化扶志扶智和助力脱贫攻坚中的作用逐步显现。(孙汝、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