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技术市场的有效对接下,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持有的专利技术被宋先生顺利购买,获得技术报酬10万元;得益于青海技术市场的努力“撮合”,青海大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签订了40万元的技术合同……
深居内陆的高原青海,面对经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和人才匮乏的实际,如何打出一张技术转化的“好牌”,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青海技术市场以近30年的稳健发展,交出了一份成果满满的答卷。
好政策加持线上线下齐步走
成立于1989年3月的青海技术市场,至今已走过30载春秋。该市场现已形成了以省市技术市场管理机构为骨干的技术市场管理监督体系。建立了省、地市认定、登记管理机构,全省现有技术合同认定机构2家。
为活跃技术市场,营造良好政策环境,青海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先后出台《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海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政策,政策中对通过青海省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平台成交,并在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系统进行登记且完成交易交割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两类技术交易,按实际发生技术交易额的3%、1%给予买方、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或技术经纪人奖励,全面激活了技术交易各方积极性。
由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建运营的“青海科易网”于2017年11月正式发布。这一平台,汇集了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技术经纪等技术交易参与方,实现资源聚集、在线对接、技术评估、在线交易等环节服务功能,为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保障和安全规范的专业化交易服务。
正如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许淳在青海科易网平台发布会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服务论坛所言:“搭建科易网平台不是用来看的,是实实在在要用的。”
青海科易网平台自试运营以来,整合青海省内及国内专利成果98503项,各行业技术专家2788位,全国高校院所265所,专利微店专利859项,服务企业395家,提供服务2000多次,合同交易381项,成交额9.45亿元。2016年度技术交易实际补助67.31万元。2017年度技术交易申请补助73.07万元。通过线上线下服务,专利微店促成专利交易23项。
走出去联姻开枝散叶接力转化
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如何调动区域内产学研各方资源,并带动区域产业技术升级,实现协同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近年来,青海技术市场围绕产业和技术需求,积极助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与产业化运用,2010年9月由西北五省科技厅共同发起,创立了“西北技术转移联盟”。2012年10月,由四川、青海省科技厅发起,创立了“西部技术转移战略联盟”,为西部十三省的技术转移工作提供了一个发展合作的平台;2013年7月,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签订了“北京·青海”跨区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创新驿站建设、青海区域技术需求的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展开广泛、深入、务实的合作。
2015年11月,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4家单位,在青海省成立了“青海技术转移战略联盟”。该联盟的成立将有效整合和聚集各方科技资源,实现跨机构的技术转移接力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青海地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
青海省科学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赵淑梅介绍,“十三五”期间,青海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6年的56.92亿元到2018年的79.35亿元,年均增长19%。到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将达100亿元,技术经纪人达200名。
如今,青海省已经形成以青海省科学技术开发中心、西宁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为骨干的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以中国创新驿站青海区域站点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组织网络的新型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框架,将为促进知识流动和科技成果转化构筑渠道。
走市场化道路发展技术市场,青海一直在路上。无论是引入市场化的专业机构,还是按照市场化方式对技术成果进行拍卖,都推动着高原青海技术市场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