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喜力啤酒”商标侵权案公开开庭审理。这是青岛法院受理的又一起知识产权案。
当天,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通报:2018年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528件,其中青岛中院受理1660件、审结1472件,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3%。
知识产权案件持续高发
作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近3年来,青岛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态势,其中著作权、商标权民事案件增幅最为明显。
根据青岛知识产权法庭4月25日发布的《青岛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6—2018)》白皮书,2016—2018年,全市法院共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975件,较前三年同比提升74.3%,其中知识产权民事案件5882件,占比98.4%。
与案件高发同步的,是案件审理难度的增加。大量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出现,专利等技术类案件增幅明显。2017年9月,经最高人民法院同意,青岛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成立,跨区域管辖发生在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辖区内的部分知识产权案件。此后,青岛法院受理的技术类案件增幅明显:自成立至2018年底,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在15个月内共审理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民事案件602件,同比提升447.3%。
“不少法官缺乏理工科知识背景,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专利等技术类案件时存在理解困难。”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焕亭表示,为着力解决技术事实查明难题,依据最高法的相关规定,青岛法院在2018年首聘了10名技术调查官、30名技术咨询专家辅助技术查明工作,担当法院的“技术参谋”,与专家陪审、技术鉴定等共同构建技术事实查明体系,从而保证了知识产权案件审理质效。截至目前,青岛知识产权法庭技术类案件收案716起,审结646起,其中1个案件入选首届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5起案件入选山东省10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件。
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此次发布的司法保护白皮书认为,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大量涌现,表明整个社会知识产权拥有量的上升、公众知识产权维权意识的增强,也折射出相关部门和机构在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瑕疵。
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庭长杨祝青介绍说,梳理近年来知识产权案件可以发现,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比如,专利申请重“数量”而轻“质量”,导致诉讼风险增大。很多企业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更注重申请数量以及能否最快获得授权,常常忽视专利体系的布局和专利文献的撰写,导致专利文献存在瑕疵或者保护范围过窄,核心技术在诉讼中难以获得周延的保护,甚至导致专利无效。举例来说,在方法发明专利中,有的权利人将整个方法申请为一个专利,被告只需将其中的一个环节稍作改动或将个别非关键技术特征进行调整,就能够突破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再如,网络传播“免费午餐”已经结束,稍有不慎就会构成侵权。未经许可在网络平台上盗播影视剧、转播电视节目,未经准许转载他人文章,未经授权在KTV里提供点播歌曲等,这类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增多,标志着内容免费的时代已经结束。例如,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热播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著作权侵权案中,一审判赔数额高达1575万元。对此,社会公众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看待著作权保护,规范付费使用他人的文化创作产品。
防范侵权风险
青岛知识产权法庭法官郭静表示,对于民营企业和小商品个体经营者来说,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防范侵权风险。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低,此类市场主体对诉讼风险的防范能力尤其不足。
近年来,商业性大规模维权案件不断出现,在这类案件中,专业的知识产权维权公司通常对某一地区涉嫌侵权的经营者进行“地毯式”公证取证,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小商品经营者多为个体工商户,常常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而成为此类维权的重点打击对象,甚至成为多个不同权利人的维权对象。而在诉讼中,由于进货渠道不规范,举证能力差,更加使其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会承担赔偿责任。
为此,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在白皮书中建议,一方面,企业应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制订企业发展战略时应同步对知识产权的研发、管理、保护统筹规划,同时应在专利申请质量、商业秘密管理、日常证据收集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有效监管,做好普法宣传,同时出台配套制度,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育力度,帮助民营企业形成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
法官特别提醒,高校等科研机构是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最密集的地方,但往往存在基础性技术成果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大、成果转化收益慢等现实情况。对此,高校等科研机构在日常管理中应当明确权属、细化规则、防范风险,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法加强对技术成果的保护、推广、转化和使用,并提高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良性运营。(记者肖芳,通讯员何文婕、吕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