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下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主要安排及活动内容,通报山东省非遗保护成果。2019年1月28日至3月8日,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期间,山东省将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努力为全省人民奉上一道丰厚的节日文化大餐。
据了解今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关于脱贫攻坚的有关要求和部署,以“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为主题,充分展现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取得的丰硕成果。据统计,今年全省各地举办的685项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中,87.5%的活动直接或间接与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有关。
“非遗月”期间,各地、各有关单位紧密结合本地非遗特色,积极举办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其中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举办的“让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已先后在潍坊、淄博启动。
活动期间,各地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积极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广场、进军营,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实现文化惠民。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一批珍贵、濒危、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有效抢救和保护,名录体系和传承机制不断健全,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和数据库建设不断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目前山东省共普查各类非遗线索110多万条,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73项,省级名录751项。山东现有国家级传承人94名,省级传承人447名,全省有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即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共有德州扒鸡集团等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68个。
在推动非遗保护工作中,山东始终坚持贯彻中央和省有关部署和要求,始终坚持立足山东省非遗实际,始终坚持非遗保护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逐步摸索和形成了非遗保护的“山东模式”,出现了非遗名录山东现象、非遗传承山东路径、非遗培训山东探索、非遗利用山东实践等一大批山东元素的经验和做法,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迈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