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坑人、“共享”押金难退、卖家删除差评、大数据杀熟……从2019年1月1日起,我国首部电子商务法实施,微商将纳入电商法监管。这意味着,今后消费者对微商的违法行为,可以直接依照电商法维权。
在朋友圈微商买到的面膜、化妆品、手包等,很有可能是假货。即便发现是假货,也可能投诉无门,因为连微商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近年有关微商售假的投诉直线上升,已经成为假货重灾区。
2016年,中国网络消费不满意率排行中,微商以5.6%的比例高居首位。由于监管缺失,消费者维权无门,买家销售假货的机会成本较低,造成微商市场“三无”产品泛滥、价格虚高,虚假宣传等怪现象。朋友圈里的微商由于其隐秘性,成为监管的灰色地带。微信和微商已经成为最大的监管短板,因此电商法重点把微商纳入进来,以解决社会核心关切,消费者如果从微商买到假货或者交易纠纷,不再“找不到人”。此外,在依法纳税、“七天无理由退货”、售假赔偿等方面,微商将与其他电商平台经营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受到更为严格监管。
大数据杀熟是一种价格歧视。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平台利用掌握的用户数据,提供给老客户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贵的行为。一位消费者通过旅行网站预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他通过前台了解到,酒店房间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用朋友账号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去查,还是380元。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骆品亮表示,电商法的规定其实是要求商家把选择权和知情权还给消费者。商家利用差别化定价来获取更高利润是合理的,但前提是不能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电商法实施后,对于“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将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记者张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