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案多人少矛盾,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创新推出采用“两表指导审助分流”的“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类型化案件平均审结时间减少30多天,该机制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一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成果。
13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1天内完成庭审
“按照以往经验,处理这样一个案子需要开庭时间很长,双方争议多,法官需要反复解释和指导。”北京某网络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原来,今年7月,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开庭审理了13起原告均为北京某网络公司的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据了解,这13件案件均是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各自经营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微博中使用了原告享有著作权的图片,故原告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要求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然而,让案件原告意想不到的是,仅仅用了一天,这13起案件的庭前会议、庭审以及调解工作顺利完成。
要素式快审:庭审要素前移优化庭审程序
如此繁多的系列案件,为何能够短时间内迅速审理完成?据成都市知识产权审判庭速裁团队成员介绍,这要得益于速裁审判庭团队的组建,该团队负责审理全庭所有的类型化案件和部分相对简单案件,在审判实践中探索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要素式快审机制,即以“两表”统领类案审判思路,以审助分流突出庭前程序,以集中审理实现庭审优质化。
具体而言,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推出诉讼要素表、应诉释明表两张表格,用以固定要件事实及非法律判断,披露案件审理思路。向双方释明案件裁判的法律依据,披露常见的没有法律依据的主张、抗辩、质证方式,提升双方主张、抗辩、质证的有效性。
同时,实行审助分流和集中审理。据介绍,庭审前由合议庭委派法官助理主持庭前会议,根据诉讼要素表和应诉释明表上的信息组织双方先予调解,若调解不成则即刻移交合议庭开庭。正式开庭时,仅针对争议点集中审理,无争议的事项法官将不再主持双方进行举证及辩论,从而减少庭审内容及当事人无效发言,提升庭审质效。
类型化案件平均审结时间下降30多天
速裁团队成员介绍,类型化案件要素式快审机制推行以来,2017年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在案件数量上升40.7%的情况下,类型化案件的平均审结时间由146.72天下降为115天,年类型化案件的人均结案数约780件,先后开庭审理了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诉多个被告侵害放映权纠纷系列案件、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诉多个被告侵害商标权纠纷系列案件等众多典型案件。
据悉,2017年5月,“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被省全创办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确定为四川省第一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成果。
成都商报记者: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