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黄瓜两三元一斤,有机黄瓜一根就10元;普通紫甘蓝五六元一个,有机紫甘蓝半个就将近三十元;普通西红柿四五元一斤,有机西红柿一斤至少二三十元……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有机食品”成为近两年备受热捧的概念。外表看起来差不多的食品,只要贴上“有机”的标签,价格基本都能翻番甚至翻十倍以上。
价格这么高的产品,究竟有人买吗?记者在物美、家乐福等超市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尽管消费者普遍认可有机食品更加安全健康,但基本上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大多数人在看完价签之后就摇头走开。五十多岁的李女士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有机蔬菜这么贵肯定有贵的道理,不过我平常都是买了给孙子吃,感觉对孩子身体好,大人真心吃不起。”
价格太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不少人心中,贴着“有机”标签的农产品意味着安全可靠、品质高端。然而近年来屡屡爆出的负面新闻也让不少人的消费意愿萎缩。央视此前的调查显示,为了卖出高价,市场上存在一些普通农产品傍名牌、买证书、蹭“有机”等乱象,有的“有机”农产品竟然农药残留超标。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惑和焦虑:如此高价的有机食品真的值吗?有机食品真的能保证完全的健康安全吗?根据我国2014年施行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所谓有机产品是指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且是否“有机”一定要经过权威机构的认证。按照正常程序,从农药残留等角度来衡量,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确实是相对健康和安全的。而有机食品之所以比普通食品价格高,主要是因为有机农产品对环境、过程要求比较严格,因此产量相对较低,单价自然比较高。
记者观察发现,目前消费有机产品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流,比如美国就长期占据有机产品消费第一大国的地位。而我国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产品品质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有机食品在我国并非没有市场,我国的消费者也并非不愿意购买有机食品。消费增长缓慢的关键在于市场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消费者担心花着有机食品的钱买到的却是披着“有机”外衣的“非有机”食品。
因此,要想调动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让有机食品“真有机”,而不是沦为一些不良商贩获利的噱头。要做到这一点,恐怕靠消费者自身识别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真给力,坚决整治一些假冒贴标产品,不让“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发生,同时要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确保认证本身不变成商品。
对于企业而言,应该明确“有机食品”倡导的是一种更美好、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非生活必需品,要尊重不同层次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采取绑架式营销、误导消费者普通食品不健康、不安全的做法不可取。同时,企业应该积极探索降成本的方法,让有机食品的价格更加亲民,让更多的消费者买得起、买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