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监管部门、名企、消费者共同出手,辨证施治,山寨化的经营模式才能失去生存的土壤,“傍名牌”现象才能最终销声匿迹。
有人冒充洛阳新奥华油燃气有限公司(简称新奥燃气)工作人员上门推销燃气泄漏探测器,给的收据上面红章显示“洛阳沈奥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新奥燃气客服称,新奥燃气从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推销,也未硬性要求安装燃气泄漏探测器,旗下更没有名为“沈奥”的子公司。
“沈奥”与“新奥”一字之差,读音相似,如果不仔细看,还真能以假乱真。说白了,不论是“沈奥”,还是“奥新”,都是剑走偏锋的“傍名牌”而已。遗憾的是,“傍名牌”现象并不少见。
网上曾经流传一个段子:“想吃‘小龙坎’却一不小心排队进了‘小龙坝’;想买个肯德基汉堡包当午餐,却意外买到了‘肯德劳’;想吃碗康师傅桶面,却发现拿在手里的是‘康帅博’……”虽是调侃,却反映了人们对“傍名牌”的反感和无奈。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知名品牌往往意味着高质量、讲诚信,意味着消费者的认可。“傍名牌”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挤压了那些诚信做产品、用心树品牌企业的市场空间,削弱了名牌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一句话,相对于消费者,名企“伤”得更深。
因此,遏制“傍名牌”,需要消费者明辨真伪,主动抵制“傍名牌”,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把好企业名称注册登记关,严惩“傍名牌”等欺诈行为,斩断“傍名牌”的利益链,更需要名企增强维权意识,扎紧品牌“篱笆”,让“傍名牌”者无空子可钻。
为了防止他人恶意抢注类似商标,很多知名企业提前注册类似的商标。比如,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注册了“六粮液”“七粮液”“八粮液”,以及以各省简称为前缀的“五粮液”变种;“老干妈”旗下注册的商标品牌,则包括“老干爹”“老干爸”等。虽然这看似可笑,却折射了名企品牌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只有监管部门、名企、消费者共同出手,辨证施治,山寨化的经营模式才能失去生存的土壤,“傍名牌”现象才能最终销声匿迹。(新闻观察员洛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