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刚刚过去的一周,电商平台拼多多的掌舵者们想必对这话有着格外深刻的感触。美东时间7月26日,拼多多敲响美股上市的钟声,然而,钟声敲响不久,形势就急转直下,关于它销售伪劣商品的文章席卷网络,并持续发酵至今。
仔细分析这波舆论热点,除了批评其为伪劣产品提供方便之外,还有一个观点挺值得关注。有人说拼多多里照见了一个真实的中国,认为近年来国家经济虽然快速增长,但依然有不少百姓生活困窘。另外,房价高企和人民币贬值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底层百姓的生活压力,以至于大家不得不尽量节衣缩食,购买更便宜的产品。拼多多能够以难以置信的低价手段吸引大批消费者,实则是消费降级的真实反映。而那些批评拼多多的声音,都是来自于“五环之内”,放眼“五环之外”,才是真正的中国。
这样的论调,前半部分或许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拼多多在舆论的风暴中风雨飘摇时,有媒体惊讶地发现,它的销售并没有受到影响,有些商品销量反而增加了。但把伪劣产品充斥网络平台归因于消费降级,甚至声称舆论对拼多多的批评,是精英阶层高居庙堂而不知江湖之远,则完全混淆了概念,误导了公众。
舆论集中批评拼多多,针对的并不是廉价商品,而是傍名牌行为;是这些商品虽然廉价,却无法保障应有的质量。舆论更无法容忍的是,一个助推伪劣产品横行肆虐的平台,不仅没受到惩罚,反而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活得无比滋润。
傍名牌现象背离了商业伦理,践踏市场规则,对市场的伤害无须赘述。尤其要指出的是,伪劣产品充斥电商平台,还伤害了那些原本信赖它们,渴望以最低生活成本优化生活的底层百姓。由是观之,舆论批评拼多多,并非不知底层之苦,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大多数普通人的消费权益。
消费降级论的言下之意是,没有了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底层百姓的生活支出成本会增加。这样的担忧实则是杞人忧天。商家是精明的,自然明白不同阶层购买力不同。正因如此,我们才会看到,市场上大多数品牌,生产的商品通常都是高中低档搭配,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
目前来看,消费降级是否真实存在,值得商榷。把伪劣产品当作消费降级的理由,更是离题万里。其实,不管哪一个消费者,都不喜欢劣质产品。哪怕是低收入者,也不希望自己买一双便宜的凉鞋,脱下后却满脚乌黑。人们喜欢廉价产品,同样希望有相应的质量保证。于此而言,拼多多及其平台上的伪劣产品固然能一时吸引消费者,但长此以往,终究难逃被抛弃的命运。正如这波舆论批评浪潮中不少消费者说的那样,最初使用拼多多,的确是被低价和独特的销售模式吸引,但上了一次当,就不会买第二次了。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自古以来,诚信都是商业的基本伦理,违背它就会被市场抛弃。现在,围绕拼多多的舆论风暴还在继续,最新的消息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经敦促相关部门开展调查,而拼多多上市第五天就跌破了发行价。这样的局面,不是舆论造成的,恰恰是市场的真实选择。(黄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