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法律服务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坚持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力度,为营造公平竞争、公平监管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法治氛围。紧扣企业法律需求,牵头组织各普法责任单位,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4月26日,与科技局联合开展“倡导创新文化尊重知识产权”普法活动。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学法用法。结合“七五”普法中期督查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将企业学法用法情况纳入考评范围。上半年,分别组织律师到浙江晶科能源、海宁(中国)家纺城等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巡回宣讲活动3场次。依托“紫薇说法”全媒体平台,形成报网声屏一体化、同频共振齐发声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治氛围。继续开展“十百千”宣讲工程,针对重点对象精准化普法。邀请知识产权领域的资深专家和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高新区、孵化器开展“倡导创新文化尊重知识产权”为核心理念的知识产权政策宣讲6场次。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载体,编发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2例,宣传折页5000余份。
二、防范化解知识产权纠纷。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涉企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在全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涉企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有力助推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与市工商联联合开展“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全省首个知识产权纠纷调委会——海宁市家纺知识产权纠纷调委会的作用,不断健全“行政、司法、行业、调解”四位一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调委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调处各类知识产权纠纷666起,调处成功621起。其中,2017年调解37起,调解成功35起,协议金额103万余元。积极探索推进“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的推广应用。市知识产权纠纷调委会及2名人民调解员入驻在线平台,完成操作培训,开展纠纷在线引导和调解。
三、优化提升专项法律服务。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活动,掌握企业法律需求状况,制定企业法律服务方案。健全“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包”,继续推行服务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劳动用工、风险防控、合同管理、纠纷处理等法律服务项目,助推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截止6月底,开展企业“法律体检”112余次,出具法律意见书、风险提示函21份,提供法律风险防范建议240多条。依托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确定企业法务学院年度运行方案,加强高端企业法务(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借力“互联网+公证”,推广应用“实时保”电子数据保全取证平台,实现电子证据随时随地有效保全。上半年,通过“实时保”平台办理的知识产权侵权证据保全公证占全市保全类公证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