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洋芋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宣传推广启幕 高通在不断试错中创新 绝不是专利流氓模式 三星最新折叠屏幕专利 折叠智能手机现雏形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省、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展医药博览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山东省威海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5批次不合格 官方确认2批次美素丽儿不合格 玺乐集团暂无最新回应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3批次蜂产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钱江晚报:打击假货,务必拳拳到肉 北京食药监局通报 “良味”干果等3种食品不合格 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典型案例 今年前5月中国废钢进口112.5万吨 出口9.6万吨 浙江开展纸质吸管质量比较试验 2批次样品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 浙江奉化区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55批次样品 不合格3批次 辽宁:市场监管领域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与质量帮扶同行 谷歌购买专利 避免落入专利流氓手中 江苏省宿迁市食药监局抽检50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2批次 学术出版商“剥削性”的商业模式助长盗版 安徽肥东县:发起假冒食盐案公益诉讼 追回工业盐8吨 芜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告 辽宁省沈阳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561批次 5批次白酒不合格 锡柴新型怠速起停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浙江嘉兴将商标品牌培育列入政府考核主要指标 打击恶意抢注商标,维护市场公平秩序 广东省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抽检33批次电磁灶6批次不合格 新疆着力打造一批地理标志商标品牌 四川省食药监局抽检12个大类食品339批次样品 不合格11批次 【非常提醒】羊毛进口质量不容小觑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20批次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 不合格1批次 金罐红牛商标再惹争议 功能饮料市场谁主沉浮? 鲍师傅:护糕点品牌,向山寨亮剑 智能产业快速发展 知识产权如何保护 北京全面部署国家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58批次学生校服 5批次产品不合格 《江苏省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报告(2019)》发布 北京市工商局:15批次通讯器材类商品抽检不合格 别以“打假”之名恶意伤及正常经营 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规划实施办法研讨会举行 乔登坐便器两度抽检不合格 文化版权纷争再起 联通IPTV恐涉电影“盗播”事件 立法阅读不妨从尊重知识产权开始 陕西省质监局抽查30批次木质门样品不合格2批次 知名主播被推上舆论浪尖 直播带货山寨频现谁担责? 西部产权交易所搭建中韩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国企知识产权侵权近九成诉讼“吃瘪” 河南信阳商城县:推动农业品牌建设 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重庆市2014年度食品药品黑名单公示 广东佛山抽检水果制品37批次 3批次样品内在质量不合格 江苏南通通州:农业品牌建设助推农产品“升值” 微软新专利曝光 欲通过HoloLens打造3D全息投影平台 我国知识产权“全链条”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电商之痛,为何假货屡现不止?

最近,京东假货问题又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多位消费者称在京东自营店买到“假茅台”。时隔几天后,京东对“假茅台”一事件发布说明,从这次曝光假酒事件来看,电商的繁荣,假酒假药假食品却难以“一网打尽”,有很多漏网之鱼渗透到网购者的生活中,甚至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不仅是京东,像天猫、当当、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假货屡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假货的“络绎不绝”?

货源问题舍弃诚信

首先,货源问题是电商出售假品的根源。目前,电商采购奢侈品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海外代购,二是让具备资格的第三方销售商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第三种则是品牌商授权销售。无论哪一种都存在各自的弊端,第一种虽然质量可以得到保证,但是价格相对而言就会高出很多;第二种中的第三方平台渠道缺乏监管;最后一种真正能拿到品牌方授权的电商平台实在是少之又少,即使拿到授权,电商也往往拿不到足够的货量,无法满足消费者在购买量上的需求。这三种情况的背后原因,以至于电商平台成为商品假货泛滥的重灾区。

再者,诚信问题驱使假货的存在。诚信问题一直是电商平台发展的阻碍,诸如国内众多的知名电商平台,每天交易额以千万计算,消费者的心理就是广告打得这么响,里面卖的东西肯定都不错。殊不知店大欺客的现象又岂在少数,希望店家及电商平台都能够以身作则,不要一味的追求销量,忽略了对消费者最本质的诚信问题。

监管不严假货滋生

对店家来说,假货的存在,肯定是在进货、销售的环节出了问题。而对电商平台来说,虽然问题出在第三方商家,但与电商平台的监管缺位有关。很多电商平台只把精力放在流量上,以吸引供应商入驻,对进驻商家不能很好的把关,如果出了问题,电商平台肯定难辞其咎。现在电商平台越来越倾向于向平台化运营转型,既要抓流量又要抓入驻商家的审核和管理,两手抓难免顾此失彼,出现纰漏。

另外,销售管理层面混乱。比如在“双十一”、“双十二”、节假日促销期间,电商平台和平台内的经营者都存在有误导消费者行为;部分平台内的经营者甚至还存在“活动前先提价、后打折”、“先低价打折吸引消费者关注、后以无库存为由不予销售”。这种情况就是在误导消费者,与电商平台监管不严脱不开关系。

用户“忍让”包庇造假

用户的“忍让”也是原因之一,网购遭遇假货或不满意的情况时,中国网民通常会如何处理?据相关市场调查显示,40.3%的网购用户在买到假货后,选择忍耐,没有进行投诉,这一行为在所有买到假货后的处理方式中排名第一位。对假货进行投诉且成功获得退款的情况排名第二,占比约32.2%。而同样进行了投诉却没有成功获得补偿的用户,占比16%。

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一数据所反映出的现象,理解为网民“天生善良”。但从对网购者的了解中,得知很多网购者也曾经有过一些投诉或与网店店主沟通的经历,但是“没有结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电商平台的管理商家的力度还有待提升。

再有就是网购者的“放纵”,如今大多数消费者秉持着“只买便宜,无论正品与否”的原则,以省钱能用为首要原则,并不考虑假冒伪劣所带来的危害与对知识产权的侵害。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对假冒伪劣的支持,也是对造假的放纵。正是有消费者源源不断撑大假品的销售网络,才让假品发展后劲十足。所以说,要净化电商市场,也需要消费者提高自己的消费意识,逐渐告别“贪小便宜”的心态,才能让网络假货无处可销。

假货事件的不断出现,反映出打假事业任重而道远,而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假货,不仅需要网络交易平台的自查自纠、企业和商家诚信意识的提升,更需要相关监管部门的严格管控和查处,当然也少不了消费者自身抵制和主动维权。这不但可以维护电商营销环境健康,也可以保护知识产权事业。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拒绝假货,维护广大消费者共同将权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