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记者走访了一家全国知名蔬菜连锁超市在北京的销售网点,以及京郊部分蔬菜生产基地。他发现,超市里贴有“有机蔬菜”标签的蔬菜,经检测均有农药残留;按蔬菜有机码查询追溯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这里的蔬菜还未成熟上市,且耕地里还堆放有大量化肥。超市里销售的“有机蔬菜”,是距种植基地60多公里外的公司,从批发商那里购进普通蔬菜进行加工包装的。
出于健康原因,消费者对市场上销售的有机蔬菜十分青睐。尽管有机蔬菜比普通蔬菜价格要高出许多,但在上述超市里,购买贴有“有机”标签蔬菜的人却不少。消费者如此看重有机蔬菜,而在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蔬菜批发商和超市里,却随便得很。有机蔬菜基地工作人员就毫不在乎地说,“有机菜不就是安全嘛,卖点嘛。贵点也有人吃。”而批发商则称,“检测证明这个不用过多去操心,检测证明你需要哪个我们给你办理就行。产地证明都是市场给盖的公章,我们自己填的。”在超市里,虽然货架上方标明“有机蔬菜”的字样,但把有机菜和普通菜混在一起卖的情况却司空见惯。
让冒牌“有机蔬菜”充斥市场,有机蔬菜不有机,无疑会损害消费者利益。消费者若知道真相,难免会有被欺骗的感觉。当然,还有经济上的损失。因为,有机蔬菜较普通蔬菜价格差距很大。例如,在北京一家超市,散装黄瓜一斤2.98元,盒装有机黄瓜一公斤66.98元;普通娃娃菜一袋三棵4.5元,有机娃娃菜一盒两棵23.5元……有机菜的价格普遍比散装普通菜高出五六倍甚至十多倍。消费花高价买了冒牌的“有机蔬菜”,其损失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有机蔬菜生产企业、蔬菜批发商和超市的形象也会受到损害。他们虽然可以一时赚到更多的钱,但时间一久,背后的猫腻肯定会暴露出来,到那时,他们就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感,冒牌“有机蔬菜”就会失去市场。
冒牌“有机蔬菜”充斥市场,除了有机蔬菜生产企业、蔬菜批发商和销售商缺乏行业自律、有失商德外,市场监管部门监管缺位是主要原因。主管部门不能因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注册、颁发了有机认证证书,就可以把有机蔬菜生产企业“马放南山”了,而须经常深入企业及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实施常态化检查监督,在源头上严格把关,不能让冒牌有机蔬菜流向市场。检测机构则须切实履行检测职能,不能把权力“下放”到蔬菜生产企业和蔬菜批发商,让他们不经检测就可拿到检测合格证书,随便加盖产地证明印章。对蔬菜超市贴有“有机蔬菜”标签的,也需要经常检查、监督和检测,以防假冒。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中不可或缺的,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希望蔬菜生产企业和商家,能够加强行业自律,市场监管部门则需加大监管力度,不能再让冒牌“有机蔬菜”堂而皇之走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