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寒假,要问哪类书最火,一定是课外读物。来自当当网的数据,课外读物销售增幅超过100%,其中《傅雷家书》增长9倍,《海底两万里》增长3倍,《笠翁对韵》《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读物在去年增长5倍的基础上,今年又增长4倍。然而,在课外读物销售创新高的背后,一些家长却发现,某电商平台上售卖的课外读物竟有不少盗版书,一些出版社推出的寒假作业也有不少错讹。(3月1日《北京日报》)
所谓课外读物,就是需要学生课外学习的书籍,一般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情趣和情操的精神食粮。然而,现在的课外读物不少是盗版书,不少是错讹频现的假冒伪劣书,何来精神食粮的意思?让学生吃这样的精神食粮,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吗?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说,盗版书除了内容有问题,印刷用纸和墨都不达标,甲醛、铅超标,会对孩子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后患无穷。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法务部负责人韩强不无担忧地表示,“如果孩子养成看盗版书的习惯,以后写论文就认为抄袭不会是太大的问题,沿着这个方向成长更可能会出问题。”如果学生从小就养成不尊重知识产权的坏习惯,长大后他们可能会志在原创、志在创新吗?
保证学生课外读物的纯净度是千秋大业,事关国家未来的发展,轻视不得,忽视不得。果壳阅读策划人、植物学博士史军,呼吁出版机构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出版精品课外读物,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应该说,盗版和错误百出的课外读物,都不是正规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出版的,他们之所以看中课外读物的出版,就是为了赚钱,他们根本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跟他们讲道德底线犹如对牛弹琴。对于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该取缔的取缔,该整治的整治。这就是需要文化监管部门协同工商、公安部门加强市场整顿,规范市场出版秩序,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应该说,盗版书频现是监管不作为造成的,而课外读物或寒假作业错误频现,是有关部门使命感和责任感缺少造成的。有些出版部门之所以出版课外读物,不是为了给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做一点贡献,而是为了金钱,为了从课外读物市场分一杯羹。所以,他们多不关心课外读物有没有知识性错误,也不关注课外读物有没有质量上的问题。这就是出版监管的问题,错误频现的课外读物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就可以进入印刷车间吗?出版错误频现的课外读物,出版单位要负责,监管部门或许也要承担监管失职的责任。盗版或错误频现的课外读物流向市场,应该有人追究,应该有人被问责。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电商平台爱售卖盗版书?为什么学生及家长对盗版书情有独钟?据笔者所知,我国出版的书籍多是高定价的,利润很大,一些购买者购买盗版书或是无奈的选择。众所周知,教育事关国家未来,教材和课外读物都应纳入公益范围限价或微利,让学生买得起,至少不能逼着让学生争买盗版读物。
遏制盗版或错误频现的课外读物,需要多个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严查监管不作为等现象,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张魁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