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酒驾式治假货”入选成行动催化剂
叶红红
经过全国网友投票和质量领域权威专家审核把关,由国家质检总局指导开展的2017“质量之光”公众评选活动于12月23日揭晓,“质量主题记者会、‘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在两会引起高度关注”等入选“年度质量事件”。(12月24日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此次全国性的“年度质量事件”评选活动,是由国家质检总局指导,全国网友投票与权威专家审核把关相结合,所评选的事件都具有极强的社会影响力。“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在引发全国关注之后,再次入选“年度质量事件”,也可谓众望所归。
今年6月,欧洲刑警组织和欧盟知识产权办公室的联合报告称,“全球约八成假冒伪劣产品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欧洲刑警组织、欧盟组织认为80%的假冒伪劣产品来自中国,数据庞大,影响应是十分恶劣。尽管基于统计数据口径问题,此结论并未获得中方的承认与肯定,且高达八成的说法明显违背常理。不过,假货泛滥却是不争的事实,在部分行业和领域还比较严重,马云曾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假货是人性弱点作祟,在粗放型经济环境下,特别是人均GDP5000美元上下假货是最盛行时期。中国的制假售假体系,几十年来已经深入到商业社会的方方面面,线上世界只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写照。”
假货滋生的根源,表象在于人性,根子还在于制度不健全和法治不给力的使然。就现实来看,与制假售假现象的严重性相比,对其危害性和破坏力认识不足,对现状缺乏客观、公正和理性的判断,继而导致措施乏力,力度孱弱,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比如,2016年阿里巴巴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5万元的制假售价线索,最终破案数为469个。但通过公开信息确认已经刑事判决的只有33例,比例不足1%。这33例涉及案件的判决人数为47人,但其中判缓期执行的多达37人,占比79%。
曾经一度,酒驾的泛滥与严重程度也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无视了人的生命与公共财产的安全。酒驾带来的巨大危害性,使每个人都意识到必须对其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也正是通过将其入刑以加大打击的力度,用无比较真的态度与方式去处理,才从根本上遏制了酒驾的恶化。五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247.4万件。与法律实施前五年环比下降34%。其中查处醉酒驾驶的案件42万起,环比下降38%。在严格执法和持续宣传的共同作用下,北京、河北、浙江,还有杭州、宁波、南京、福州、深圳这些省市,酒驾醉驾查处数量已经出现逐年下降或者相对平稳趋势。现在最大的成果在于,通过持续高压的打击,“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共识,并由此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要遏制时下高发的制假售假乱象,就必须像酒驾入刑般“较真”,因而,“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不但应成为共同意识,更应成为一致行动。此次“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的提议成为2017年中国质量之光十大质量事件,说明国家有这样的认识高度,也有更广泛的社会共识,若能付诸行动并得到切实的践行,对假货进行酒驾式治理,就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阿里巴巴“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的倡导,能入选十大质量事件,本身就是对其最大的褒奖与肯定。长期致力于高压打假,让阿里对打击制假售假有更多的感触与要求,以此为契机寻求最大的公约数,才能让入选年度十大质量事件,成为全民参与、重拳出击和严厉打击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