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云南吴龙贵
马云3月7日在微博上发文致两会代表委员,称“要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马云说,最近关于打假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包括一些人大代表的建议议案,这样的讨论很健康。就像五年前,如果没有一场关于酒驾的大讨论,没有经争论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就不会有后来的司法成果和社会进步。(据《21世纪经济报道》3月7日报道)
此前,全国人大代表、马可波罗瓷砖董事长黄建平炮轰淘宝网店上假货泛滥,并直言实体经济不好搞,马云有“功劳”,一时舆论哗然。继淘宝官方作出回应后,马云再次以个人名义发表博文,足见无论是淘宝官方还是马云本人,都对假货问题有着足够的重视。这种不回避的态度和就事论事的意识,理应获得掌声。
不过,马云的这篇博文并不能说服笔者。马云的打假逻辑是:因为制假售假的风险成本太低,所以假货泛滥成灾,因此有必要像治理酒驾一样,降低入刑门槛,提高量刑标准,加大法律的打击力度。孤立地看,这套推论貌似可以成立,但它最大的逻辑漏洞在于,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了法律,好像只要法律足够严苛,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这是典型的“法律万能论”,并且在现实中颇有市场。每每说到一种久治不愈的顽疾或者社会现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立法就是重刑。这当然没错,以打假为例,相关法律法规确实存在着偏软的问题,不足以威慑制假售假者。但要知道,完善立法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远远不是全部。假如法律无所不能,那么任何问题都没有讨论的价值,直接立法就是。但事实上,这根本不可能。欠薪入刑了,每到年底还不照样上演各种讨薪秀?反腐力度近年来不断加大,腐败分子绝迹了吗?
对于治理假货,法律有法律的责任,企业有企业的责任,两者不能简化为同一个问题,更不能用法律有缺陷来掩盖企业的管理不力。一方面,像淘宝、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完全有能力通过自我管理对假货和售假网站进行惩治,净化购物环境。另一方面,消费者是基于对电商平台的信任才会去购物,买到假货,平台当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凡事都推给法律,并误导公众去相信“只有严刑峻法才能解决问题”的观点,要么是真糊涂,对法律过度迷信,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利益决定了立场。不要忘了,淘宝不仅是假货的受害者,更是受益者。因为无论网店卖出多少假货,给淘宝的店租和佣金一分都不会少。这些年,淘宝、天猫越是壮大,卖假货的诟病就越强烈,平台管理者付出了多少行动?马云若真心想打假,不妨先反躬自省,再去谈法律,否则难逃“洗地”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