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当前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只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尚存差距、高品质食品的有效供给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食品工业基础研究薄弱等方面。
作为传统民生产业,我国食品工业已获得较快发展,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保障水平逐步提升。但与此同时,食品质量安全隐患、高品质食品供应不足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加快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以满足城乡居民安全、多样、健康、营养、方便的食品消费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尚存差距。源头污染问题突出,部分食用农产品存在超标使用农兽药和滥用添加剂现象,食品冷链物流建设滞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的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同时,高品质食品的有效供给不足。随着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的方便性、营养化和安全水平,但我国高品质食品的供应与市场需求之间并不相匹配,消费者信赖的自主知名品牌不多。
此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食品工业基础研究薄弱,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加工技术储备不足。重大技术和高端装备依赖进口,自主研发水平较低。且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部分行业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不高,部分产品单位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高,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今后一个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发改委与工信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食品跨国集团加快全球布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和挑战。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各种国际贸易协定的签订,对外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有利于我国食品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放缓,人力、土地、环境资源保护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食品工业保持高速发展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食品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与健康要求更高,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食品工业发展模式将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诚信为本安全为基
食品工业发展要以“诚信为本、安全为基”。《指导意见》明确,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要求企业强化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建立上下游产业食品质量安全可查询、可控制、可追究的追溯体系和责任机制,探索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档案,引导食品工业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两化”融合。着力化解过剩产能,提高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促进食品制造的绿色发展。
统筹境内外市场,扩大开放合作。加快探索食品工业对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鼓励外资进入营养健康食品制造、天然食品添加剂开发生产、食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领域,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适度扩大优质食品进口,优化食品及原料进口结构,满足不断升级的食品消费需求。支持加工企业到海外建立粮油、乳制品、肉制品等重要食品原料基地,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进入海外食品加工和研发领域,拓展营销网络,深度融入全球食品产业链。
增强监管能力,完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加快修订出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规制度,完善食品安全“黑名单”“红名单”制度,形成失信联合惩戒、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强化食品产业链全程监管。
通过各个环节的把握,到2020年,使我国食品工业的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年均增长7%左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效,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