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记者淮纯菊
█变革
“只能说不明确,一切都是未知数。”近日,就华彬集团子公司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红牛)是否获得商标授权一事,该公司的一名市场销售人员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说。
去年,“公司还向我们传达了授权续约已经谈妥的消息,如今看来,只为稳定人心。”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中国红牛商标授权2016年到期的消息就已流出,只是中国红牛官方从未做出正面回应。
采访获悉,在中国销售了二十年的中国红牛(金罐)是华彬集团拿到泰国天丝医药集团(泰国红牛)的授权后,于1995年12月开始拓展中国市场的。而市场上还有一种红牛饮料(银蓝色罐)是奥地利红牛(RedBullGmbH),成立于1987年,并在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
相同的是,中国红牛和奥地利红牛都是商标的被授权方。不同的是,如今中国红牛有可能失去这一授权。
“种种迹象都在指向一个事实——商标授权可能没有搞定。”前述销售人员说。
临近春节的12月,对食品饮料行业而言尤为重要,这是贯穿整个年底的一个旺季,但中国红牛已经不打算在产品上投入任何费用了。
CNY(ChineseNewYear)期间,全渠道红牛原味的进货,只要能保证正常货架的销售就可以,堆头以新品(果倍爽、唯他可可、VOSS等华彬集团旗下的新产品)为主。等到2017年1月中旬接到通知后,区域就可以正常进行产品的销售——“这是最新的会议内容,也就是说,红牛的‘地位’已被公司顺延,这与往年大为不同。”前述销售人员说。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当下,中国红牛的促销政策向果倍爽倾斜,还将召开中国红牛的首次经销商大会”……
地位一同“下降”的还有中国红牛的工作人员。
“接到公司通知,裁员30%—40%,按照经销商任务量配置业务员”“公司所有的业务代表均转到第三方公司,公司开始缩编”“主管,不论初级的还是高级的,公司只负责基本工资,业绩奖金都由经销商来发”……
来自一线市场的消息,有些杂乱,但较为清晰的是,中国红牛正在就即将到来的变化做出应对。
一方面,经济形势下行的趋势在2017年未必有所缓解,另一方面,中国红牛“在2016年的销售虽然整体上涨,但利润却被上述新产品分化”,如今商标授权一事又悬而未决,变革也就在所难免。
然而,这场自上而下的变革,虽不至于人心惶惶,但充满“不确定”的未来,对身处年终的“红牛人”而言,多少有些无所适从。
█待定
上周,中国红牛的营销总监“下课”。此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个选择,要么去做新品——战马,要么拿赔偿走人。显然,该总监选择了后者。
战马,是华彬集团2017年又要推出的一款新品。从流出的照片上看,这款被称为战马的饮料是PET装,每瓶400毫升,均属于“能量型维生素饮料”,一款含气,一款不含气,以瓶身的不同颜色来做区分。
“估计是红牛饮料的备胎,内部理解是,含气的打击魔爪(美国居第二位的功能饮料)和奥地利红牛,不含气的打击乐虎、东鹏,目前还处于定价阶段,预计在明年3—6月份上市。”一知情人士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说。
“多像山寨产品,如果中国红牛想用这两款产品来代替金罐红牛,那一定是失败的。既没有产品记忆,也蹭不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一行业人士这般评价。
当然,也有人对这两款产品有不同“意见”,在他看来,这只是策略问题——“目前,在国内,功能饮料=金罐红牛的江湖地位已经形成,在此之前,中国红牛从未生产过PET包装的功能饮料产品,但现在看来,诸如东鹏、乐虎等仿红牛的功能饮料在市场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份额,中国红牛推出PET包装,也顺理成章。”
在该知情人士看来,这与华彬集团早年的战略有关。
2014年,华彬集团为旗下的中国红牛制定了一个三年规划,简单说,到2017年年末,红牛要实现全年500亿元的销售目标,可当年红牛的年销售额是200亿元。这意味着三年要增长150%。
2015年,红牛全年销售额230.7亿元,如今看来,这个目标是怎么也完不成了。“金罐红牛已经遇到了增长瓶颈,此时推出PET装的功能饮料,势必会抢得一部分东鹏和乐虎的市场份额。”
可是,如果中国红牛拿不到泰国红牛的商标授权,那一切又将另当别论了。但据前述行业人士判断,“华彬集团不太可能放弃中国红牛,毕竟在其现在所有的饮料产品中,红牛是唯一赚钱的。”
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是,此次华彬集团与泰国红牛谈判,遭遇的阻力不仅仅来自泰国红牛。有消息称,泰国红牛想让中国红牛和奥地利红牛合并,而奥地利红牛想要入股40%,谈判一直僵持不下。
还有消息称,12月16日,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在伦敦进行了最后一次洽谈,12月19日的年终会上,应该会有官方消息。
有关商标授权以及奥地利红牛和中国红牛在中国市场未来的策略,截至发稿,双方都非常有默契地对新金融观察记者的采访提纲保持了“沉默”。如今,只能期待周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