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漫IP产品的正版化成为大趋势 重庆市奉节县市场监管局关于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3号) 中关村创业大街举办知识产权趣味科普活动 “自拍神器”专利何以屡经考验? 淮北市诚信“黑榜”第一期(2014.11.10) 印度:穷人的知识产权被掠夺 河南南阳为企业减负促品牌发展 商标注册费降低50% 注册商标不能蹭“火神山”“钟南山”热点 贵州省黔东南州工商局抽检:汽车轮胎样品合格率为80% IP“成功”案例越来越多专家称有人刻意“指鹿为马” 国家工商总局流通领域眼镜质量抽查检验结果 光明时评:恶意抢注被驳回:如何解读这波知识产权治理操作 美国最高法院考虑改变有关专利案件司法辖区的规定 广东省和平县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28批次 3批次不合格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10批次充电器产品 不合格4批次 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开展2018年度第二次执法打假工作专项督查 保健“神 药”骗走养老钱“三无”西药粉利润惊人 农业农村部举办第二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农产品经销企业产销对接活动 辽宁沈阳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公示名单 佳能双向卡口专利 镜头秒变微距镜头!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7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海南将创新引领知识产权发展 安徽黄山市强化新冠疫情防控用品监管 累计查获侵权假冒口罩70余万只 江苏南京溧水区举办知识产权“送服务”活动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的基础 标称海南金喜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喜门芝麻酱酸值(以KOH计)(以脂肪计)超标 “磁县白莲藕”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审核 重庆市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公开表(2015年第1期) 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抽检饮料样品12批次 不合格1批次 热门IP逃不出的版权劫? 广东抽检茶叶及相关制品样品8批次 不合格1批次 福建三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海南将推进知识产权提升工程 深入实施专利倍增计划 山东国家级知识产权中心增至6个 极目锐评《扫黑风暴》全集泄露,反盗版还需多管齐下 格兰富在北京赢得知识产权诉讼案 制定企业品牌战略离不开商标管理 安徽黄山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52批次 4批次不合格 广东省食药监局抽检6大类食品218批次样品不合格5批次 重庆:多措并举助力企业研发生产 北京商报:微博用户协议错在以保护的名义占有 韩国知识产权局发布《标准必要专利指南2.0》 晶珠藏药胃泰胶囊等产品被勒令停售 广东深圳在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枢纽平台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有利于LG化学公司的裁决 巴中质监局查获2吨不合格钢材 促进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 将推进国有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 中国城市知识产权指数报告发布 北京多项指标全国第一 9部门联手严打侵权假冒建材 山东省济南市七个单位入选首批山东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新“消保条例”不宜“拉黑”职业打假

“以牟利为目的而购买”的表述有歧义,若缺乏明晰解释,它很可能被某些部门“从宽解释”,从而将职业打假推出门外。

11月16日,被认为关乎职业打假人“职业”拐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送审稿)》,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官方网站上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二条——“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牟利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行为不适用本条例”,引发热议。

之前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中的表述是,“以营利为目的而购买”。这次变“营利”为“牟利”,被有的法学专家认为本质没变,都是剑指“职业打假人”,今后“王海们”还能不能通过知假买假方式打假,也会是个问题。

从“营利”到“牟利”,措辞之变,是为了界定谁才是消费者。确定谁是消费者为什么重要?因为消费者不同于普通的民事买卖合同的主体,消费者相对于商家处于弱势地位,不仅受到《合同法》的保护,还受到《消法》的倾向性保护,包括实施网购无理由退货权、“假一赔三”等规定。

1994年施行的《消法》明确了“假一赔一”原则,近年新《消法》将之提升到了“假一赔三”,就是为了弥补消费者在与商家博弈中的弱势地位,通过“假一赔三”的杠杆激励民众维权、“较真”。

但近年来,有些地方、部门等动辄将职业打假者视为“麻烦制造者”,甚至出现法院对其诉讼不予立案的程度。到了2014年,最高法公布了《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明确“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维权,这给职业维权松了紧箍咒,在食药领域的维权案件中,对于商家以“知假买假”提出抗辩的,法院不予支持。

作为《消法》配套法规的“消保条例”,本该落实这样的立法目的。但这次送审稿中将“以牟利为目的而购买”排除在条例适用范围之外,到底是对其落实还是与之背离,仍待细究。

毕竟,“以牟利为目的而购买”有从宽、从窄几种解释:往窄了说,“以牟利为目的而购买”可专指倒卖的行为,这种商业买卖行为,本来就不属于《消法》管辖,这并不影响“王海们”在消费客户端上的职业打假。但从宽的角度上说,不仅王海们的职业打假行为可以被认为是在“牟利”,就连普通消费者的“知假买假”,也可以被认为是“牟利行为”,从而不适用“消保条例”,那问题就大了,明确有违《消法》的原意。

应注意到,一直以来,不少市场监管部门对民间打假并不热心。如果“以牟利为目的而购买”的表述进入正式条例,可能会被某些部门“从宽解释”,从而把职业打假推出门外。

在最高法明确支持“知假买假”的情况下,行政法规可能被理解为不支持的规定,极易引发新一轮的“神仙打架”,让消费者莫衷一是。

《消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本就是为了激励消费者维权的,其中包括激励部分职业维权者维权(只要他们依消法维权,没搞敲诈)。新“消保条例”理应实现《消法》的立法目的,不宜对适用主体做出过于严苛的规定,否则可能方便了行政监管部门,也方便了个别商家利用“以牟利为目的”的概念对消费者维权搞污名化,却挫伤了消费者维权的积极性,最终也违背“权益保护”的初衷。

□徐明轩(法律工作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