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层次、立体化的责任链条中,电商平台的打假责任(以及先行赔付责任)显得尤为突出。如果电商平台都能组建专门的打假团队,与王海们形成激烈的竞争,那对清除假冒伪劣、净化消费市场绝对是好事。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购狂欢来临,职业打假人王海发文痛斥网购假货泛滥。王海透露,今年“双十一”期间,他的打假团队购假索赔额预计将达1000余万元。一些“独狼式”职业打假人也摩拳擦掌,如职业打假人于凤星向媒体透露,今年“双十一”期间,他个人的购假索赔额将达60余万元。
王海以职业打假人的身份从事打假,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从最初一个人零敲碎打每年收入十几万几十万,到后来组建专业的打假团队,每年轻松获利数百万,再到现在仅每年“双十一”打假,索赔额就高达几百万上千万,王海把“打假生意”越做越大,不但自己成了“打假公司”的老板,还示范带动了一大批职业打假人,形成了一个日益红火的打假产业。如此情势足以说明,尽管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打击假冒伪劣工作从未放松,以职业打假人为代表的社会打假方兴未艾,尽管越来越多生产经营企业和商品交易平台也对打假工作越来越重视,然而随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消费蛋糕持续做大,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以超几何倍数爆炸式增长,各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不但就数量而言有增无减,而且制假售假的方式层出不穷,恶意欺诈的手段不断翻新,包括政府打假、社会打假和市场打假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王海等人的“打假生意”之所以能够越做越大,是因为市场上的假货仍然大量存在,而且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渠道扩展到哪里,假货就随之蔓延到哪里,职业打假人只要继续知假买假、依法索赔,就可能源源不断获得比较丰厚的收益。正如天猫公司“双十一”发言人回应王海时所说,很多年前专找假货买就是一项事业,很多年后,竟然还有人把这当做事业,无疑是一种遗憾和悲哀。不过,“假货不绝”不只是让人感到遗憾和悲哀,“打假不止”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以职业化分工、专业化操作进一步明晰打假职责、提升打假效能的更大希望。
电子商务带动的网购消费模式,对传统线下消费造成颠覆性冲击,在大幅度扩大消费规模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假冒伪劣泛滥的巨大危险。这一方面极大增加了打假的工作量,也空前加大了打假的难度,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手段的发展运用,为打击假货提供了威力巨大的武器,打假的思路和空间由此大大拓宽。无论假货在数以亿万计的海量网购中隐藏有多深,无论欺诈者以网络技术手段把自己包装得多巧妙,传统打假格局中的生产经营者、政府部门、职业打假人和消费者自身,每一个主体的打假责任都丝毫没有减轻。而在新的打假格局中,电商平台成为拥有先进技术条件、负有重大治理责任的新主体,这不但为打假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动力,而且在打假工作中增加了可追溯追责的渠道,有利于巩固打假的成果,提高打假的综合效益。
“双十一”买到假货怎么办?平时买到假货怎么办,“双十一”也就怎么办。无论是消费者买到假货,还是职业打假人买到假货,如果是线下交易,首先可以找商家解决,商家承担相应责任后,自己再去找生产者算账。如果是网购消费,首先自当找电商平台解决,电商平台承担相应责任后,再根据商品来源层层追溯追责。在这个多层次、立体化的责任链条中,电商平台的打假责任(以及先行赔付责任)显得尤为突出。天猫公司“双十一”发言人调侃王海说,“我们的大数据打假系统已实现每秒分析数据1亿次,仅仅去年,就拦截各种涉假商品信息1.2亿余件,讲真,这原本也许都是您可以眉开眼笑赚来的钱”,调侃归调侃,如果电商平台都能组建专门的打假团队,与王海们形成激烈的竞争,那对清除假冒伪劣、净化消费市场绝对是好事。
“双十一”结束后,各大电商平台照例都要晾晒自己的交易量、利润等成绩单,但是不要忘了,打假也是检验“双十一”的一项重要标准,电商大佬请一定要盘点自己的“双十一”打假工作,看能否向公众交出一份合格的打假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