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结构转型调整并向创新驱动转变,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重视也被提高到新的层面。另外,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并涌现了并购投资热潮,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知识产权纠纷也在增多。对此,记者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全球知识产权及创新峰会”期间,采访了美国飞翰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管理合伙人王宁玲、美国飞翰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律师朱韶斌。两位专家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设立知识产权部门,但仍有不少企业将注意力放在产品研发、销售上,在知识产权评估和保护方面做得很不够。企业在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保护方面,不能仅仅重视数量,更要重视专利的质量及商业价值。王宁玲指出,当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时,也可以看到中国企业频繁成为被告,受更多知识产权方面的威胁。
朱韶斌介绍说,今年以来,在海外的中国公司被诉案例较多,从一般消费产品领域来说,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差,被对方诉讼也不一定构成侵权,对方诉讼的目的,很可能是限制产品进入当地市场。
对此,王宁玲建议,中国企业要战略性地建立知识产权组合,其目的是保护自己的产品技术,阻碍竞争对手进入。另外要看到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把竞争对手未来可能做的事情,以自己的知识产权形式保护起来。
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学会使用专利的商业价值。朱韶斌表示,有种观点认为一定要应用到产品上才算实现专利价值,实际上企业拥有专利后,可以排斥竞争对手进入该市场或者向专利使用者收取专利费用,这也是一种专利的应用价值。
此外,主动申请专利方面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朱韶斌指出,具有更高商业价值的专利,不一定技术性非常强。即使一项技术看似简单,但很多产品都绕不开,因为它的适用性非常广,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如果专利与技术挂钩太紧密,就容易忽略其商业价值,专利本身是商业目标实现的工具。
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朱韶斌提醒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标的,大都考虑其估值问题。标的往往是有一定的价值,但其经营可能不太好。这类标的平时可能不是专利持有者的诉讼对象,但一旦有报道称中国企业来收购某公司,被专利持有者看到后很可能会提起诉讼,索要巨额赔偿。因此,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公司时一定要做好知识产权评估,不这样做的话,就容易带来麻烦,影响收购效果。
王宁玲指出,知识产权风险规避要越早越好,可以在研发时就评估该产品在市场上的知识产权风险,这样,即使进入海外市场,其担忧也会小很多。目前仍有一些中国企业,当产品快到海外市场出售,有客户提出该产品是否进行过知识产权评估,此时企业才意识到自己忘了做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和归避工作。
王宁玲建议说,中国企业除了规避风险外,还要采用多种策略,这样胜诉概率较大。例如在美国,知识产权诉讼90%以上是可以和解的,积极应对则有利于早日达成和解。当然,从某种角度上说,威慑力也是一种知识产权的价值。如果一家企业有一批知识产权掌握在手上,其他公司是不敢轻易来诉讼的。
在诉讼应对方面,朱韶斌补充说,还需要注意如何应对诉讼。例如,虽然企业赢得了诉讼,但其产品销售额不太好,那么诉讼成本就较高。面对这一状况,企业可以采取和解的方式,减少诉讼成本。从企业角度看,诉讼也是一种商业手段,真正的意图是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