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寨,简直可以把各行各业各类产品都拉出来溜一圈,小到服装、首饰大到手机、家电、厨房设备等数之不尽。其实,在食品机械设备行业内山寨抄袭的案例也不少,九阳豆浆机将飞利浦、苏泊尔告上法庭,咖啡机抄袭让新品发布隐忧难消,对此心塞了除了商家和消费者,还有就是背后的创作研发人员。专利意识不强化直接影响着创新积极性。对此,食品生产加工和食品机械设备在内的各行各业专利建设事业都需被放在突出位置上。
近来,IT诉讼领域好不热闹。华为对三星等提起了诉讼,三星、诺基亚等也提起了反诉讼,大家“投诉”的内容都一样:侵犯专利权。其实,技术密集的IT领域诉讼官司年年不断。苹果、三星、中兴、华为都是“惯犯”,而原告被告也是这几家,令人唏嘘。
“官司年年打,每家都违法”。IT界“多数违法”的尴尬局面,让人不得不反思“专利法”本身。笔者认为,专利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状况,成为了科技与行业发展的制度负担。
首先来看看专利法系。全世界的专利保护体系总体上大同小异:发明人在专利机构付费注册,获得发明专有权,注册期限内他人使用本专利需要缴纳专利费。专利权要定期续费,直到保护期上限。现代专利制度的核心是赋予发明人对专利这种“抽象概念”的“垄断”与“私有产权”。
当下,这样的制度在保障发明创造的收益与权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问题:助长了技术垄断与壁垒,阻碍了技术发展,且造成了“多数违法”“持久诉讼”的尴尬局面。
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局面?
现代社会以前,科学革新与技术进步紧密相连,科技发明大多基于个人创意与技巧,或是对科学进步的简单转化,比如蒸汽机、电动机。发明大多是个人完成,资金与人力成本不高,通常专利使用费用也不高。此时的专利制度,一方面保护了发明人的权利与收益,鼓励个人科技发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成果是共享共用的,也并不会对作为科学附属的技术革新造成较大的阻碍。
但如今情况完全不同了。科学与技术分道扬镳,技术进步越来越迅速。其发展更多基于技术自身的逐步积累,具体说来就是技术专利的累加与叠进。这样,对某个专利的排他占有就会导致对包含这一专利的一系列技术发展的垄断;另外,高科技领域的发明大多是数百上千人的团队完成,人力与资金成本极其昂贵,技术专利的使用费用也极其高昂。这时,高科技领域专利保护带来的极高收益,一方面会阻碍业内其他主体对技术进步的共享与促进,另一方面,专利所有人坐享持续的专利收益,也会对持续创新失去兴趣。老玩家坐吃山空,新玩家负担沉重,养高科技的“懒汉”,最终受害的是行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眼下愈演愈烈的专利大战正是这样:技术密集的通信产业,一个产品中的技术发明成千上万,业内“老玩家”大量垄断这样的专利,行业下游的企业生产就要支付高昂专利费。除了货真价实的“盗版侵权”行为以外,很多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产品内成千上万的结构中难免有与“老玩家”的专利相似甚至相同的设计创造,这就构成了法律上的“盗版侵权”。业内就会反复出现侵犯专利权的诉讼与反诉讼。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
只有降低专利权的“排他”与“垄断”。一方面降低高科技领域专利权的期限,来适应技术进步迅速的现状;另一方面要降低专利费用(可以政府补贴的形式),特别是对注册时间较长、使用广泛的基础性的专利发明,应当有“收益衰减”。同时,对有确凿证据是自主研发的无意的“盗版侵权”行为,处罚应当从轻处理。这样才能避免老玩家陷入专利“坐地收租”的惰性中,才能破除新玩家面临的技术壁垒,为科技创新减少惰性、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