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江湖州检验检疫局沈坤华收到了一份意料中的“礼物”——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第三份关于植物产品检疫处理熏蒸房的专利证书,由他带队研发的“子母式熏蒸房”被授予了实用新型专利,也填补了一套熏蒸消毒系统带动两个熏蒸消毒空间的技术空白。
“我们研发的新型熏蒸房不仅安全、有效,而且造价很低,解决了全市130多家中小企业无力建造大型熏蒸设施的难题,也避免了帐幕熏蒸方式引起的除害有效性差、监管盲点多、安全隐患大等顽疾。”沈坤华说。
“子母”相得益彰
2014年12月的一天,已经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普及型和移动型两款专利薰蒸房的沈坤华到浙江长兴金良竹木工艺品厂开展日常监管,这位机械专业科班出身却在植检岗位工作了12年的老同志敏锐发现了现有熏蒸除害工作中的一点“瑕疵”。
“我们企业主要出口竹火炬、竹篱笆和竹竿类产品,出货有淡旺季之分,每次需要熏蒸的货物量是由国外客户决定的,当时我们使用湖州局研发的第一代普及型熏蒸房,虽然效果很好,但是麻烦在于旺季时熏蒸房体积嫌小不够用,建两个又怕淡季时浪费……”回忆起当时的两难“囧”境,企业负责人孙金良仍旧历历在目。
企业的烦恼事成了沈坤华心中的挂念,随后的专题调研表明,像长兴金良这样的出口企业有很多,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熏蒸房研发的实质效果就难以满足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又一次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探索和钻研,2015年,湖州局在原有专利熏蒸房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子母式熏蒸房,用一套系统实现在80立方米空间熏蒸消毒或者80立方米+40立方米同时熏蒸消毒功能,子熏蒸房和母熏蒸房之间相得益彰,效益明显。
“改建成子母式熏蒸房后,安排出货时间就灵活多了,我给这个专利点一个大大的赞!”孙金良乐呵呵地说道。据了解,子母式熏蒸房已为企业节省了数十万元的成本费用。
科研步步登高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近年来出口企业纷纷引进先进制造装备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机器换人”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而传统熏蒸过程都是人工操作的,这让沈坤华和他的团队有点“不服气”,也动起了自动化升级的脑筋。
经过半年多的设计、模拟试验、改进、再模拟试验,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并实施现场试验,湖州局科研团队利用可编程控制技术,配合电动阀门和“定量减少”电子秤技术,成功研发出了一款全自动控制植物产品检疫处理熏蒸房,实现熏蒸库房温度、时间、熏蒸剂量等自动控制,接通电源后,只要按下“启动”按钮,熏蒸消毒的投药、循环、密闭、散气、关机等整个过程全部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同时各个环节均有语音提示,真正实现了“智能化”。
“之前的专利熏蒸房就像是老式的照相机,光圈、快门、对焦每一步都依赖人的精准操作,而全自动熏蒸房就是智能相机,只要按下快门按钮,人人都是摄影大师。”沈坤华自豪地解释道。智能型熏蒸房一经设计成功就马上声名鹊起,很快在宁波北仑建成并交付使用,湖州的德清港码头也建了一座。
从2011年启动新型熏蒸房设计工作,到今天四款类型的系列成果,湖州局研发的熏蒸房型号不断升级,由于造价低、安全有效,湖州地区不少企业建起了新型熏蒸房,安全效能和经济价值逐步显现。据测算,湖州局设计的新型熏蒸房为已经建造了熏蒸房的150多个企业节省投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湖州每年熏蒸量30多万立方米,自建熏蒸房比口岸熏蒸,一年可帮助企业节省费用400多万元。
专利声名远扬
不久前,江苏徐州的一家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选派工作人员专程来湖州局考察,原来是森防站的同志在新闻上看到了专利熏蒸房的消息,觉得很实用,打算探索它在森林病虫防疫领域应用的可能性。这是湖州局首次与外省市外系统的专家开展熏蒸除害技术交流。
近年来,新型熏蒸房凭借独特的优势,得到了相关检验检疫机构和广大企业的普遍关注,吸引了杭州、宁波、金华、衢州和江苏等局先后来湖州交流学习,并在各自辖区推广建设:2015年7月,国内首款全自动控制熏蒸房在宁波北仑检验检疫局辖区建成;2016年1月,2个“集装箱式熏蒸房”在江苏宜兴的锦顺电工器材有限公司建成……
专利声名远扬,汗水蕴含其中。在研发之初,湖州局的科研团队多次在分管领导带领下赴萧山、嘉兴等地取经,在交流对比中不断完善,并听取浙江局动植处专家意见,最终形成了风格独到的研发理念;项目刚起步时,为精确检测记录熏蒸数据,掌握第一手资料,湖州局的科研人员不畏条件艰苦,连续36小时在企业车间检测浓度均匀性;研发过程中,各种困难也接踵而至,在局领导的支持和工作人员的反复尝试下,药剂循环问题、气体分布均匀性问题、出气口排气口位置选择问题、加热均衡性问题等诸多难题都被一一攻克。
目前,新型熏蒸房已在浙江建造150多个,并在相邻的江苏省落地。湖州辖区已建成由130多座新型熏蒸房构成的检疫除害体系,于2015年全面取消帐幕熏蒸,检疫除害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