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所谓的IP热,我认为这是投资过热的一个产业”。1月8日下午,在凯盛峰会“娱乐中国”分会场上,针对2015年文化娱乐产业最热的IP投资话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知名编剧汪海林一如既往的给予炮轰。
IP“成功”是虚假的舆论营造
汪海林在发言时指出,2015年前10名票房的电影,只有两部是外国片,一个是《速度与激情》,一个是《复仇者联盟》,其它都是国产片,国产片里面第一部是《捉妖记》,第二是《港囧》,第三是大IP——《寻龙诀》。但是这后面,包括像《夏洛特烦恼》也不符合IP,不来自于互联网。这些以小搏大的电影,像《战狼》这些戏,都是原创为主,而《老炮儿》也是原创,所以在他看来,实际上在电影市场已经非常明显:原创彻底打败了所谓的IP.
但是,为什么电视剧IP“成功”的那么多?汪海林认为,这是一个伪造的情况。电影是B2C,主要靠口碑,而电视剧的情况更像B2B,机构卖给机构,播出平台跟BAT可以勾结在一起,这里面有很多不可言说的内容,“有人要的是一个封闭的虚假的指鹿为马的市场”。
数据“造假”需要监管到位
“有一个数据我一看就笑了,不知道点击率怎么算的。”在发言中,汪海林说有电视剧第一天上线就宣称全国4亿人点击,而实际上,电视剧是晚上8点播,在互联网上线是夜里12点。“全国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从黑龙江到海南,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夜里12点在看《芈月传》?这数据怎么来的?”很显然,“这些数据——几十亿点击量的电视剧我觉得开始吹牛。互联网后台的数据在他们自己的手里,跟电视台的收视数据还不一样,都不用花钱,想刷多少刷多少”
汪海林认为,如果市场上出现这种风气,你刷10亿,我就敢刷20亿,那监管一旦出来,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汪海林还指出,IP投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互相抄袭,存在版权的问题。现在所谓几个最好的,比如《鬼吹灯》出来以后不断被抄,甚至一些IP的原作者也是抄袭别人的。所以,“IP后面的问题,大家要注意到版权风险,总局也好,执法部门也好,迟早要关注到这个问题。”
好作品需要时间沉淀
汪海林说,大量资本进入到影视投资这个领域之后,大家才发现演员不缺,导演也不缺,最缺的是创意,而创意需要时间。所谓的大IP,即有价值的大IP,一般需要七八年以上的时间沉淀。如《鬼吹灯》这个系列从2005年开始写,现在十多年过去,这样一个作品很不容易。“如果一个公司说我囤积了很多IP,那一定是扯淡。”
“一个公司拥有1000个IP跟另外一个公司只拥有一个剧本是一样的。”在汪海林看来,作为影视公司,影视公司就是项目研发公司,因为1000个IP一年以后可能一个都没研发出来,只有一个剧本的公司可能就研发出来了。
讲到IP和创作人的关系,汪海林指出,大家知道《港囧》和《泰囧》,但最早的IP拥有者是谁呢,“我认识那个老板是武汉的老板,是《人在囧途》的投资人”,后来徐峥拍了《泰囧》成功了,这个老板就告他,当时徐峥是输了。是不是有IP就能成功?这个IP是武汉的这个老板的,没有用,核心价值在徐峥和苏焕手上。
汪海林给出最后的结论是,“IP不重要,重要的是创造IP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