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由副总裁李又欣领导的山东省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绿叶制药)研发团队迎来了近10年来的一大大利好消息: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注射制剂已在172名美国患者中完成3项关键性临床试验,在FDA完成新药上市申请的过程中获得了关键性的突破。而在另一条战线上,副总裁薛云丽率领的绿叶制药知识产权团队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取得实质进展:绿叶制药的国外专利拥有量在4月底越过百件大关,包括上述注射制剂在内的4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和创新制剂正在美国FDA开展临床试验。
1998年,成立仅4年时间、销售额尚未过亿元的绿叶制药就在全国药企中率先成立了知识产权部门,由公司副总裁直接领导,实现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快速对接。知识产权战略先行的理念,保证了绿叶制药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其2014年的销售收入已超过30亿元,专利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高达86.5%。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成绩,绿叶制药被认定为了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专利产品赢市场
提起绿叶制药的“发家史”,就不得不提到其早期的核心产品之一“七叶皂苷”。而“七叶皂苷”的发展历程,也恰恰折射了这家制药企业自成立伊始就注重知识产权战略先行的理念:自1996年起,绿叶制药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七叶皂苷”——用于治疗脑水肿等病症的药物品种进行研究开发。经过近5年时间的攻关,绿叶制药不仅明晰了“七叶皂苷”提取物中各成份的结构,发现了副作用低、疗效好的药物组合物,提高了药品质量,其相关创新成果也相继在国内和美国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并获权。“七叶皂苷”专利药品上市后,不到5年时间就已累计销售额4.801亿元,平均年新增利润3400万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106%。
据绿叶制药知识产权部总监孙丽芳介绍,绿叶制药不仅对新产品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规划,以确保有价值的成果能够及时提交专利申请或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护,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检索系统,定期跟踪检索相关的技术领域最新进展,收集、分析相关的专利信息,以此为研发提供支持。
在这样的战略支撑下,绿叶制药近年来取得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用于治疗卵巢癌等病症的“力朴素”在中国、日本和欧盟等13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10年来销售额累计突破30亿元,打破了进口紫杉醇注射液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用于癌症放射治疗的“希美纳”则是中国唯一上市的甘氨双唑产品,为获得该药的日本化合物专利权,绿叶制药与日本特许厅反复沟通近10年时间。
截至今年4月底,绿叶制药已拥有中国专利276件、国外专利102件,其专利产品的年销售额已超过25亿元。
专利运营显价值
仅以时间而论,绿叶制药应是我国最早进行专利许可和转让等知识产权运营工作方面尝试的制药企业。早在2001年时,绿叶制药开发的“抗前列腺增生药物非纳雄胺”便引起了苏州一家制药企业的关注,前来洽谈技术成果转让事宜,并签订了360万元的转让合同;2003年时,天津一家药厂又与绿叶制药就专利药品“抗肿瘤药物人参皂苷RH2”签订了1600万元的转让合同。
到2008年之前,在企业成立不到10年的时间里,绿叶制药通过对外转让及许可新药研发成果、专利权等累计实现了1.5亿元合同收入。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当然离不开企业出色的自主创新成果和先行的知识产权工作。据孙丽芳介绍,在提高专利运营水平方面,绿叶制药将专利管理与技术研发、生产经营、市场开拓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运用自如的专利检索、分析、评估、转化和交叉许可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带来效益。
绿叶制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性地分为5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的发展,知识产权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起步阶段,我们便制定了高标准、高起点、创新驱动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定位;在资本积累阶段,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知识产权为市场推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在创新团队建立阶段,我们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技术提升阶段,我们聚焦高端制剂技术,攻克了国外的知识产权壁垒;而在品牌和资本运营阶段,我们的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将有效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薛云丽说。(本报记者崔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