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26日电(王昊)今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随着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这一问题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作为行业专家,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殷秩松2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通知》中“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应当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必须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的规定虽然从《著作权法》角度来看合情合理,符合“先授权、后使用”的原则,但从互联网媒体的实操角度来说,却存在诸多困难。
殷秩松告诉记者,首先大多数人都是以网名而非真名在网络上发布作品,同时并未留下任何能够快速联系的方式,这就给媒体找到作者进而获得作者的授权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常只能通过留言、发私信、发邮件等方式联系作者,接下来就只能是纠结的等待。
他强调:“往往是等到作者联系到了,内容的时效性也已经错过了,失去了转载的价值。其次,即使有时候能够快速联系到作者,但由于作者之前可能并没有跟媒体交流过版权授权的事情,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授权的决定,造成了双方不得不在沟通、谈判、签约环节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
其次,授权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买卖,而是存在很多需要更深入考虑的因素。殷秩松指出,作为媒体,会担心作者并非作品的原创者,贸然转载很可能受到真正原创者的起诉;而作为原创作者,也担心媒体拿到自己的作品去乱用,从而损害自己作品的版权价值。“双方之间都缺乏信任,快速的授权不容易达成。可见,《通知》中提出‘加强对转载作品的版权审核,共同探索合理的授权价格体系,进一步完善作品的授权交易机制’的确是当务之急。”他说。
不过,这一现象如今有望随着“个人版权银行”的面世得到改观,此举亦为国内同行业的首创。殷秩松认为,“个人版权银行”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为个人创作者提供了从作品管理到授权交易的一整套服务体系。“只需要支付1元钱,就可以获得创作者的正版授权,这是‘个人版权银行’为媒体机构创造的实实在在的‘福利’。”
据了解,为更好保证作者和媒体各自的权益,“个人版权银行”建立了完善的版权管理和交易管理体系,包括电子化保全、社会化确权等机制。殷秩松表示,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通保障作品内容和权利的真实有效,另一方面也能够保障授权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对此,殷秩松对记者说,“个人版权银行”在原创作者和媒体之间建立了版权的绿色通道,使双方能够快速实现授权交易,有效解决了网络转载中出现的种种版权问题,开创了“用互联网方法解决互联网版权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他预测,这种“以交易所曾信为基础,面向海量长尾版权作品,通过便捷的操作实现标准化授权”的快速授权机制,将极大地促进个人原创版权内容的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价值转化效率,发挥正版作品“良币驱逐劣币”的作用,有效提升互联网的“正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