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舆情显示,外媒涉华假冒及侵权事件主要关注点包括:阿里巴巴境内外售假风波;外国记者暗访中国售假基地;美国打击中国运动产品假货等。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19日至2月16日,共搜索境外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及网络媒体发表涉假冒伪劣报道450余篇(含转载)。
一、聚焦阿里巴巴面临内忧外患,追踪阿里售假现状及应对举措。1月底,阿里巴巴因假货问题与国家工商总局展开激烈交锋事件引发外媒聚焦,纷称阿里面临政府监管压力,肯定中国政府打假决心。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指出,阿里事业蒸蒸日上,面临压力也越来越大,其中之一就是政府开始高度重视互联网新经济,监管部门也开始介入。美国之音指出,西方企业长期对中国企业窃取知识产权和非法销售表示不满,近几年,中国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尚不清楚工商总局点名批评阿里巴巴是否与打击知识产权剽窃有关。文章还称,中国当局也关注消费者权益,在食品和药品安全事件风波后严打假货;修定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去年3月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对买到假货消费者增加赔偿等。瑞士《每日导报》指出,中国几乎所有东西都有假货,其中大部分都放到淘宝销售。阿里巴巴如今担忧淘宝形象,因它在中国超乎寻常的成功是阿里顺利在纽约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德国《时代周刊》质疑称,淘宝假货现象普遍存在早已众所周知,但工商总局为何在阿里巴巴公布2014年第四季度财报前剑指阿里巴巴,令人疑惑。
不过英国广播公司称,虽然工商总局对假货泛滥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其执法和监督也有许多瑕疵,但此次其主动把假货问题公开化,引发双方激烈讨论,最后双方同意共同打击假货,值得肯定。瑞士OnlinePC网站援引德国专家评论称,中国政府打击假冒伪劣执法并不规范。一方面,其通过媒体手段大肆宣扬政府打假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明白中国经济很大一部分要依赖于盗版产品,因此对相应领域的造假采取容忍态度。但阿里巴巴一事说明中国政府态度和立场正发生改变,即减少对盗版产品依赖并加大原创。
对于1月28日工商总局发布力陈阿里罪状的《白皮书》,《纽约时报》、德国之声、日经中文网等外媒纷纷强调,此举是中国政府首次公开批评这一本土互联网行业的“领头羊”。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发布《白皮书》决定似乎是为报复阿里巴巴向工商总局发出的一连串奚落。日经中文网亦称,阿里对战中国当局实属罕见,阿里占中国网络销售市场份额的80%以上,若中国政府加强管制,影响不得而知。
不少外媒继续追踪阿里巴巴面对严峻现状采取的打假举措。奥地利媒体FutureZone1等媒体报道阿里巴巴与微软合作打假事宜,称如许多在华企业一样,微软多年来深受盗版问题困扰,阿里巴巴一直致力于打假。1月中旬,两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联合打击在淘宝网、天猫平台上展示、发行、销售、出口涉嫌侵犯微软知识产权的产品、服务或信息。另据《纽约时报》报道,阿里巴巴为提高国外声誉,将与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合作,确保美国监管机构禁止出售的商品不会出现在该网站。
不过,也有媒体对阿里打假行动采取消极观望态度或提出建言。路透社援引业内人士分析称,阿里巴巴谈到已把所有缺陷商品从淘宝平台下架,但也许只是他们如此宣称,实际执行起来可能远远做不到。英国广播公司建言,淘宝必须直面假货泛滥现实,应更充分利用引以为豪的大数据分析,注重主动打假,而不是等待受害人投诉才采取行动。可发动网民和社交圈的力量,重金奖励打假,成本虽高但成效快。文章还指出,线上假货来自于线下,单靠阿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假货,阿里还应该和工商总局、公安局、知识产权局充分合作,让造假者付出法律代价。
二、关注外国记者暗访中国售假基地。,追踪美国打击中国运动产品假货行动。
加拿大《星岛日报》1月底关注中国广深地区均有假货基地售卖多款韩妆产品,称广州美博城更可仿制护肤品成分、器材及包装,提供“一条龙”仿制服务,连QRCode条形码都可仿制地与真品一样。报道称,该基地商户十分谨慎,一般只做熟客生意,在网上付款订货后就会用快递发货。更有商户声称经常承接海外订单,可全球发货。文章还称,美博城内还有大量商铺可批发护肤品半成品,仿制香味密封包装后与正品无异。另据路透社1月底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与美国橄榄球大联盟在2014年超级碗比赛结束后展开打假行动,缴获32.5万件假冒运动产品,涉案价值达1950万美元,称大部分假货由中国生产,并通过走私团伙运至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