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怡馨花园小区附近一个三岁小孩被拐走……有知情者请告知,万分感谢……”近日,石家庄市民张静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条信息,出于爱心和对朋友的信任,她第一时间在微信上分享了这条信息。可是后来,张静又陆续看到了该信息的不同版本。这些打着“寻孩”旗号的信息,只有事发城市不同,内容和联系人方式却一模一样。
近日,邢台市民崔女士也在微信朋友圈里上了当。朋友分享了一篇名为《微波炉厂家打死都不说的惊人秘密》的养生信息。信息中的“惊人秘密”包括:微波炉辐射会致癌等。看到信息后,崔女士不敢再使用家中的微波炉,心里还腻烦了好几天。直到日前,央视《焦点访谈》辟谣:该信息是虚假信息。
随着用户的急剧增长,微信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但也逐渐成为一些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的集散地。笔者采访了石家庄、秦皇岛、邢台多地的微信用户,发现“求助”、“养生”、“集赞换礼”等是微信谣言与虚假信息的主要类型。
在微信上发布谣言与虚假信息的目的是什么呢?据笔者调查了解,一些微信公众号这样做的背后是利益作怪,是为了把账号炒作起来,借此成为广告推销的平台。
正定民警李先生认为:“不要把微信谣言当成小事来看待。它至少有两方面的危害,一是透支了大家的爱心和信任,可能导致大家漠视真正的求助信息。二是如果不对微信谣言加强监管,很可能会纵容网络犯罪。有关部门应提高警惕,莫让微信成散布谣言的温床。”
微信谣言遭遇“打击难”
微信传谣是否违法?近日,笔者就此事采访了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微信谣言”属于网络谣言的一种,对其处理主要依据去年“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不过,该部门尚未处理过相关案件。
虽然自己也经常收到微信谣言与虚假信息,但省律师协会副会长侯凤梅坦言,对微信传谣者难以按犯罪论处。
“首先,大部分传播者不具备‘明知而故意’的犯罪构成主观要件。”侯凤梅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其次,一般人对朋友圈里的信息都很难证实或者证伪,一般部门要搞清微信谣言的影响范围,也同样很难。”
面对微信谣言与虚假信息,微信用户自身该如何应对呢?
“微信用户要提高自身鉴别假信息的能力,尽量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近日,河北大学新闻传播管理学院副院长韩立新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一般是亲戚朋友发布的,容易麻痹大家。但正因为如此,大家更应当以对亲戚朋友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同时,媒体和相关机构应对谣言作出及时的回应和修正。如果能及时发布最新的正确信息,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微信上查阅、转发虚假信息了。
河北新闻网:“朋友圈”频现谣言微信打假势在必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