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何雨欣 雷敏)6月1日起,全国统一的侵权假冒案件信息公示制度正式实施,这无疑为打击侵权假冒加上一个重要砝码。但必须看到,信息公开,仅仅是迈出第一步,利用征信系统打击侵权假冒,还需与全社会统一的征信体系对接,并与制裁制度结合。
将违法行为置于公众视野,让其无处藏身,这不仅能够震慑违法经营者、增加其违法成本和代价,同时也为侵权假冒贴上了标签,推动消费者保护权益。可以说,这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体现出市场经济“宽进严管”的原则。
及时、全面、真实的信息公开才是真公开。侵权假冒案件信息的公开必须力求统一、公平、公正,力求避免误伤和过度。因为只有权威性、常规性、连续性的信息公开,才能形成持续压力,使以身试法者减少,也可防范执法者滥用执法权。
当然,信息公开,这仅仅是迈出第一步。利用征信系统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还需与全社会统一的征信体系对接。目前,亟待构建各地区、各行业互联互通的社会征信体系,消除信息孤岛,推进信息共享,实现失信与违法信息的归集与集纳,从而最终发挥征信体系强有力的社会约束效能。
“黑名单”制度并不单纯是信息公示制度,还必须与制裁制度紧密结合。对于侵权假冒者,要通过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有效应有,让其在信用、贷款等方面处处受限,寸步难行,这才是“黑名单”制度的应有之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