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与此同时,“337调查”仍然对中国企业“情有独钟”。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官方网站资料显示,2013年美国共发起“337调查”42起,其中涉及中国企业的有17起,占比高达40%,中国仍居涉案国之首。 在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道路上,“337调查”可谓中国企业在美国开拓市场时中遇到的“成长的烦恼”。令人欣慰的是,很多中国企业已经从最初在“337调查”中处于被动挨打的角色中慢慢转变。在华为公司、中兴通讯等知识产权实力排头兵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逐渐学会了主动拿起知识产权武器,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达威)便是这样一家成功地经受住了“337调查”洗礼的中国企业。 第一时间 积极应诉 2013年12月6日,美国加州中央区地方法院法官判决金达威未侵犯日本Kaneka公司的专利权。金达威应对该起调查案的代理律师龙翔在听到这一判决时,深感欣慰。2011年3月,日本公司Kaneka提起诉讼,指控金达威在内的数家公司的辅酶Q10系列产品侵犯了其在美国的7,910,340号专利,并于同年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337调查”申请。在ITC发布“337调查”公告后,金达威便立即着手应诉,请来了拥有十余年专利诉讼经验并擅长“337调查”的龙翔。 “企业应该在第一时间获悉被起诉后,迅速制定应对策略,这一点至关重要。‘337调查’案进展迅速,费用高昂,很多被调查企业往往在调查案立案初期浪费大量宝贵时间犹豫是否应诉。‘337调查’案从递交申请书到最后立案,一般有30天时间。这30天时间,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企业可以做好充分准备。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企业都因为犹豫不决而白白浪费了这宝贵的30天时间,有的甚至对ITC不立案抱有幻想,以至于贻误战机。即使仓促决定应诉,也由于对‘337调查’案的规则不熟悉而畏手畏脚,被动挨打。事实上,‘337调查’案一旦提出申请,几乎都会立案。因此,遭遇‘337调查’的企业在第一时间获悉被告之后,应该迅速展开应诉准备。”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龙翔建议。 充分准备 有的放矢 备战“337调查”,企业不仅要在时间上占据先机,“337调查”战术上关键的一点是在整个诉讼过程中,要坚持以我为主,抓住诉讼的要点,主动出击。依靠不断向对手施加压力,以掌握了整个诉讼的走向。“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保证自己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对整个案情有充分把握,找到诉讼的关键点,然后对核心问题有的放矢,紧咬不放,而不是被动挨打。”龙翔表示,企业应该在应诉时,充分地准备相关材料,做到有的放矢。2009年,龙翔代理的江苏省南通市外贸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应对美国嘉吉公司发起“337调查”案,经过充分的材料准备后,使得对方无可乘之机,迫使原告在立案之后不到4个月便撤诉。 “美国诉讼高度专业化,程序化,一切以事实说话。在整个诉讼过程中,证据发现工作至关重要,是美国专利诉讼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它与其他国家的司法制度有明显区别的地方。美国法庭对于证据提交不配合惩罚很严格,隐瞒材料更是大忌。因为对美国诉讼程序不熟,很多中国企业都在证据发现上因为不配合而给法官造成很恶劣的印象,也会影响应诉讼工作。”龙翔表示。 经过不断发展演变,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战略,在高技术公司的总体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化大公司,尤其涉及到高技术产业的大公司,都拥有自己专门的法律部门,配备了大量的专职律师,负责知识产权相关的事务。他们一方面跟踪企业自身的研发工作,及时把技术成果转化为专利,以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随时监控技术的发展,规避专利诉讼的风险。一般说来,一个新产品的投产,都需要经过专利清查,侵权分析等一系列的标准程序。如果新产品有过高的专利诉讼风险,企业会通过规避设计等方式进行调整,力争把专利诉讼可能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贸易的日益国际化,以及产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智力密集型转型升级,中国企业需要加深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专利游戏规则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已经走出去或者即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在强化自主研发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海外知识产权布局,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专利预警机制,以保证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知识产权的高地。 (知识产权报 记者 于朗添)
中企如何从容面对"337调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