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创新全球化进程中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倾销法律实务高峰论坛会”在北京召开。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首席大法官雷德先生、美国贸易委员会(ITC)行政法官艾克斯先生和主审过苹果公司和韩国三星公司专利纠纷大战的美国加州地方法院法官格瑞沃先生以及中美知名专家、学者、律师、中国企业界人士等200多人参加了论坛会议。众多学者、专家等就中美知识产权和反倾销法律实务问题展开了分析与讨论。 中美贸易往来中,中国企业倾销商品的案例已位居美国反倾销案榜首,知识产权已然成为中美贸易的最大挑战。截至今年十月份,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知识产权领域的纠纷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平表示,截止到2011年“337调查”总共发生了825起,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是65个,以中国大中华地区为主。 在张平教授看来,“337调查”的制度设计是有问题的。在“337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是被申诉一方胜诉的,或者说调查是不成立的。经过统计,张平表示,没有发现被侵权的占18.24%,和解的占39.36%,原告撤诉的占7.7%,而真正构成侵权的占不到三分之一。如果这样,“337调查”有可能被申诉人滥用,而被申诉人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又没有充分的抗辩权,这将导致很多产品被“337调查”,从而设置了第一道进入美国市场的壁垒。 商务部内贸局的李携先生表示,当前中国涉案“337调查”的现象,与国内产业升级是相一致的,是本阶段贸易的主要特点。近十年来,产业升级优化使我们的出口产品附加值的比例逐渐增多,而且随着出口份额的上升,国际上遭受到的竞争压力比较大。竞争对手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将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加以限制。最开始的时候是对价格的限制,比如说倾销,然后是补贴政策的限制,随着这两种措施的效果逐渐减弱,同时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力上升,知识产权纠纷就会越来越多。当前出口企业和产品遇到纠纷是发展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要正确看待它,积极应对。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曾经面临同样的问题,曾经一度是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 大成律师事务所王卫东律师认为,专利的侵权预警非常重要,在产品没有走出去之前,首先对产品所涉及的专利和技术等相关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分析的目的是要做风险的预警准备和相关的防范预案。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对侵权风险做自我评估,为企业的商务决策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根据侵权风险的程度为预案提供可靠的线索。(记者 封欢欢)
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倾销法律实务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