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要开标了,招投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却不知道到底有几家企业参与投标。这不是工作人员在“不务正业”,而是温岭市防止项目工程围标、串标采取的手段之一。
“今天下午太平街道金鼎苑建设项目开标,明天温岭银泰城项目开标,这些信息我们能看到,但具体内容就不清楚了。”温岭市招投标交易中心副主任林芝告诉笔者,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协同办公,招标采取“全封闭”式保密操作,究竟有几家企业报名,只有等结果出来后才知道。在温岭,项目工程招投标正变得越来越“阳光”。
规范操作
近5年来,温岭共有2734个项目在市招投标统一平台交易,成交金额290.4亿元。
温岭市招投标统一平台,担负着全市政府采购和建设项目、产权、土地交易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综合管理工作,设有招标委全程监管、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监督、职能部门行业监督为一体的监管体系。
“阳光”来自于规范运作。招投标统一平台成立之初,温岭市纪委、监察局就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每种不同的交易方式,都有不同的流程。如政府采购,采取了“财政负责模式、招标委负责方式、招投标中心负责操作”的运行模式;工程招投标则是“两头把关、全程监督、一次备案”。
去年4月,招投标中心开始推行了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协同办公,由企业网上报名参与招投标,让系统自动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单位,实现“全封闭”式的保密操作,有效减少围标、串标现象。
目前,这间“阳光房”实行了招投标运行模式的“四统一”,即统一协调监管、统一进场交易、统一发布信息、统一制度规定得到了有效实现。
执法必严
2011年5月4日,温岭市纪委、监察局接到群众举报:市旧城改造东门路D区块工程招投标活动存在大范围串标。
根据举报线索,市纪委、监察局、招标委联合相关部门和业主单位成立联合调查组,以中标企业和操纵人、挂靠人为突破口,从企业的投标保证金来源和去向入手展开深入调查。调查结果令人瞠目:包括中标企业在内的20家企业存在串标行为,8名操纵人或挂靠人各自提供1至6家投标企业的保证金,事先对标书制作、标底设定等重要环节和过程进行沟通讨论,部分企业设定收取挂靠管理费的明确标准。
20家企业随即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其中16家企业被记不良行为一次并公示,4家企业被责令整改并公示,公示、整改期间停止在温岭市内一切招投标活动,2家企业还被清退出温岭市招投标市场。在此基础上,对存在串通投标行为的企业按情节轻重,决定不予退还投标保证金488万元。
“围标、串标等行为,伪装性和隐蔽性极强,查处难度十分大,但终究难逃法网。”在温岭市纪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当地通过多种手段,让违法违纪无所遁形。
除了电话、来信等常规手段,网络成了发现线索的利器。前段时间,一件7家企业参与的串标案件,就是由当地“虎山论坛”一则普通帖子引出。
科技手段成了侦察利器。一款开发工程量清单辅助评标系统被应用到评标审查环节中,一旦企业投标文件出现非正常性一致现象,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猫腻”,判断出串标嫌疑。
近年来,当地共查处工程招投标违纪违法案件76件,为招投标创造出一片清明的环境。
净化环境
统一平台的建立,让招投标监管有了统一尺度和标准,但如何防止和遏制“程序公平”下的违法违规,从源头上净化招投标环境?温岭的办法是将信用体系引入招投标活动。
2010年底,温岭市监察局、招标委、发改局等7个部门根据工程招投标环节查找出来的岗位廉政风险点,联合出台了《温岭市招投标市场信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通过不良行为公示,在企业投标报名、资格审查、评标等环节实施信用限制。
市招投标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对企业招投标行为实行一月一评,行业主管部门每半年、建设单位每月对企业行为进行一次评价,评价结果须在三日内交至招标委,即时录入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公示在招投标交易中心网站。企业若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向作出评价的单位或监察局投诉。评价结果有效期一年,实行动态管理,在评标中占有一定比例的信用分,对中标结果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一票否决”。
2011年,当地首次对433家施工、监理企业进行了信用评价和结果公示,其中75家企业被公示有不良行为。不少施工企业负责人感叹:“为达到中标目的瞒报造假,要被‘终身屏蔽’,违纪违法成本太高,划不来。”
市监察局负责人表示,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实现了“招标市场”与“施工现场”监管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企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意识,而且拓宽了从源头上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工作领域,弥补了过去在事前预防、事中防范、事后追究方面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