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近期在北京集中打击“伪意大利”品牌,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国货越来越爱穿“洋马甲”,业内人士认为,起“洋名”虽然可能会为企业带来短期利益,但从长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民族名牌创新等角度看,都不值得提倡。
现象:国货越来越爱穿“洋马甲”
据报道,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经过大约一年时间的调查,在中国市场上发现数十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这家委员会已向中国有关部门递交“伪意大利”品牌的企业名单,呼吁中方采取措施保护意大利品牌。
而此前,美国球星乔丹要求中国乔丹体育“停止侵权”、达芬奇家具涉嫌产地造假被曝光等事件,都曾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
按照我国《商标法》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所以,用洋名同样可以依法申请注册商标。而记者昨从市工商局商标处获悉,近几年用洋名申请注册商标的企业确实越来越多。
分析:有市场需求,也有恶意抢注
“对于国货用洋名注册商标,应该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看待,不能片面地用山寨洋品牌、傍洋品牌来形容。”市工商局商标处副处长廖泽平表示,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讲,只要是申请商标注册成功了,不管它用的是不是洋名,它都是合法的商标。
廖泽平分析,国货用洋名注册商标越来越多,首先是因为有市场需求。随着市场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加上部分消费者有一种喜爱洋名的心理,觉得上档次,于是商家便迎合这种需求以争夺市场。
其次,有很多做外贸的企业,想攻占国际市场,为了便于对方识别和认可,也同样需要用洋名注册商标。就像中国联想的英文商标注册为Lenovo一样。
第三,也不排除有一些企业是恶意抢注,是为了不正当竞争而傍洋品牌。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在初审商标注册申请后,还专门设定了3个月的公告期,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异议。即使公告期内没提出异议,如果在商标注册成功后有确凿证据能证明其属于恶意抢注,也同样可以通过争议仲裁或司法途径解决。
提醒:企业应防止“贪小便宜吃大亏”
对于一些消费者反映,光看洋名商标难以辨别其真实身份,容易被欺骗的问题,廖泽平表示,合法的洋名商标仍旧是中国的品牌,其在使用时同样要明确标示产品的产地、生产企业等信息,如果不标示或虚假宣称是国外品牌,都属于违法行为,工商将依法予以查处。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傍洋名牌等虽然可能会在短期内获取诱人利益,占点“小便宜”,但从长远看往往很难真正打开国际市场,甚至会吃上官司,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突然名誉受损,从而“吃大亏”。而国家相关部门在发展自主创新品牌上,既要给予大力引导和扶持,也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杜绝山寨洋品牌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