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黑龙江:要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如果您对黑龙江:要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感兴趣,请往下看。
近期,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对全省14个县、140户马铃薯种植大户开展了马铃薯生产与销售情况问卷调查,并走访了相关部门。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将“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尚需做出努力。
生产能力节节攀高
黑龙江省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且土质肥沃,耕层深厚,适合马铃薯生长。2011年,黑龙江省马铃薯种植面积375.5万亩,总产量达673.3万吨。亩产为1793公斤,比10年前增长78.6%,居全国第2位,马铃薯生产能力节节高升。
种薯品种丰富,质量可靠。黑龙江省培育了克新系列、东农系列等29个自主知识产权优良品种,农户在种薯品类上的选择余地大。据调查,140户马铃薯种植大户共种植14个品种,其中34.3%的农户同时种植了2个或2个以上的品种,种薯来源可靠性较高、质量有所保障。
脱毒种薯覆盖面继续扩大。140户马铃薯种植大户中,使用脱毒种薯的农户数占57.9%,播种面积占79.8%。虽然使用脱毒种薯每亩比普通种薯要多支出100多元,但种植大户更倾向于使用脱毒种薯。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使用脱毒种薯的比重已达69.2%,大幅领先平均水平。
栽培技术先进,成效明显。140户马铃薯种植大户中,使用先进栽培技术的农户数占64.3%,播种面积占86.5%,普及率较高。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采用先进栽培技术的比重则高达78.8%。80%以上的薯农认为目前正在使用的先进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好、收益高。
强化科技服务,进村入户。140户马铃薯种植大户中,两年内接受过农业技术人员相关服务的占65.7%,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接受服务的比重高达90.4%,种植户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
销路不畅成心结
2009、2010两年,受旱灾影响,马铃薯主产区供应能力偏紧,商品薯价格一路走高。到2011年,全国性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薯价普遍下跌。调查显示,140户马铃薯种植大户中,有64.1%的农户表示不愿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其中82.8%的农户表示最主要的是担心卖不出去。马铃薯的销路问题成为黑龙江省马铃薯种植大户最大的心结。
窖储能力存在制约,销售时间段相对集中。黑龙江省种植户中具有长期存储马铃薯条件的较少。有资料显示,黑龙江省每年至少有15%的马铃薯因贮藏不良等原因腐烂。大多数农户都会选择在秋收后、上冻前的时间内集中销售,滞销时部分种植户在无奈接受低价格的同时还要被迫接受“赊销”。2011年,富锦市太平村250余户马铃薯种植户中,90%都是通过“赊销”的方式销售马铃薯。截至今年5月末,“赊销”农户尚有80%没有拿到销售款,涉及金额300多万元。
龙头企业对马铃薯产销拉动能力削弱。黑龙江省部分主产区原料供应难以符合省内加工企业的要求,部分龙头企业开始“另谋出路”。据调查,位处讷河市的黑龙江港进粉丝有限责任公司,部分加工原料是从甘肃、内蒙古等地购进;依安奈伦淀粉工业有限公司正在寻求支持,准备建立1000亩自营原料基地,对当地马铃薯产销拉动能力进一步削弱。
经营方式相对传统,农户大多靠“单打独斗”解决销售问题。140户马铃薯种植大户中,有62.9%的农户未加入合作社,只有10%的农户由经纪人统一组织收购。企业+农户的订单收购模式并不多见,140户马铃薯种植大户中,只有15.7%的农户是由已签订单的企业收购。
为“小土豆”开良方
怎样把“小土豆”做成“大市场”?专家提出建议。
以政府投入为主,进一步加强种薯繁育体系和“种薯贮藏库”的建设,以保证生产用种的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贮藏能力发展,探讨以省、市、县三级财政出资实行“马铃薯永久性贮藏库补贴”项目。以农机合作社建设为契机,在马铃薯主产区设立马铃薯收获机专项补贴,通过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突破马铃薯生产所需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合理引导产业布局,有侧重地支持主产区马铃薯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讷河、克山等已经在马铃薯种植方面形成独特地理标志的主产区,使地理标志成为当地马铃薯销售的核心竞争优势。从宏观上指导马铃薯种植规模,避免出现大批农户在利益的驱动下盲目广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导致产量增加过快、市场供大于求,进而农户竞相压价、商贩等待观望的现象出现。建议联合同为秋马铃薯主产区的甘肃、内蒙古等地,建立区域马铃薯供求信息预警平台,为种植户提供全程的信息指导,预防马铃薯投机性种植带来的市场风险。(陈洪义高杨谭迎春)
(编辑:肖悦)
好了,关于“马铃薯”黑龙江:要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的内容就介绍到这。